李元翼有些激動的說道:“朝鮮國小而民弱,後金起兵攻打我國之時,毛帥坐困窮島,坐視不理,我朝鮮孤立無援,這才不得不同後金締結盟約。
但是即便如此,後金要求我國絕大明年號時,敝邦上下感念上國之恩,抵死不從,並沒有接受此條。因此朝鮮雖然同後金締結盟約,但不過是委曲求全,以待將來也。
光海君殺弟囚母,惡行昭彰。且其在國內荼毒士人,乃至於民怨沸騰,以至於義民揭竿而起攻占王都。吾等為百姓計,才不得不順應民意廢其王位爾。
綾陽君聰明孝順,深得仁穆大妃所喜愛,是以仁穆大妃才指定綾陽君接任王位。仁穆大妃宣祖之繼室也,這正是長者賜,不敢辭也。
還請天使將敝邦實情告知於大明天子,為敝邦正名,不可讓天子為謠言所惑啊。”
王化貞把手中的茶盞擱置在了邊上的桌子上,他麵帶微笑的對著李元翼說道:“領議政說的話,倒和本使聽說的不一樣呢。”
李元翼頓時沉聲說道:“究竟是何人在天使麵前造謠,老夫願意同他於天使麵前對質。”
王化貞對著李元翼身體微微前傾,口中稍稍壓低了聲音說道:“光海君。”
“什麼?”
“我是說,光海君說的同領議政說的可是完全不同呢?”
李元翼感覺自己的眼前一陣陣的發黑,王化貞臉上溫和的笑容,在他眼中顯得充滿了惡意。
他努力壓製住心裏惶恐的情緒,盡量讓自己顯得平靜的問道:“天使說的話,老夫有些不明白。”
王化貞放鬆了身體向後靠去,然後輕鬆的說道:“本使聽說島上有古寺曰傳燈,昨日便起了興致想要趁夜冶遊一番。
不料一時之間走岔了道,無意間闖到了光海君的寓所,這才知道了一些,我們應該知道,但卻不知道的事。
領議政,我同樣相信,我大明皇帝一定會對這些事感興趣的。比如王世子的死亡原因,王妃柳氏的死亡原因,等等。”
李元翼雙手緊緊抓著扶手,生怕之間支持不住倒下去,他張了幾次嘴都沒有出聲,最後才歎了口氣說道:“天使既然願意提前告訴老夫這些是,想必總有一個解決之道吧?”
王化貞沒有作答,隻是拍了拍手,很快一名隨從捧著一個托盤從內室走了出來。
王化貞指著放在桌上的托盤說道:“這裏有兩份旨意,領議政可以先看看,然後再告訴我,你的想法。”
李元翼看了看麵帶微笑的王化貞,又看了看托盤內放著的兩卷黃綢包裹的聖旨。
他隻是猶豫了一下,便站了起來。先是恭敬的朝著聖旨行了一禮,才取過了右邊一卷聖旨看了起來。
這卷聖旨裏讚頌了朝鮮200多年來對大明的恭順態度,並稱讚了朝鮮王李倧,沒有在後金的武力威脅下與大明絕義,認可了朝鮮同後金訂立的盟約是權宜之計,隨後是大明對於朝鮮的一些賞賜,多為書籍。
看完了這卷聖旨,李元翼並沒有感覺有多輕鬆,臉上反到更為凝重了。他恭敬的把聖旨放回去,再次行禮後,拿起了另一卷聖旨。
這卷聖旨剛打開一段,看了幾行字的李元翼手就開始發抖了。他猛的合上了聖旨,握在手心悲憤的說道:“朝鮮事大明如父,大明天子怎麼能如此苛待敝邦,難道就不怕令天下人心寒嗎?”
王化貞起身走到李元翼身邊,從他手中小心取走了聖旨,放回托盤後,讓一邊侍候的隨從放回內室去。
他這才對著李元翼鄭重的說道:“讓光海君複位,不過是正本清源而已,怎麼能算是苛待?”
“如今敝邦名分已定,如果天子下詔讓光海君複位,不是讓敝邦再起刀兵嗎?朝鮮百姓也是大明天子治下屬民,天子如此行事,朝鮮百姓何辜?”
王化貞避而不答的說道:“如果朝鮮王果然對大明忠心耿耿,會用刀兵對抗天子之詔書嗎?”
李元翼頓時被噎的說不出話來,從壬辰倭亂開始,朝鮮已經經曆了太多的戰亂。
如果再因為光海君的事發生內戰,雖然他不清楚大明天子的詔書能不能實現,但是失去了大明天子冊封朝鮮王室的正統名義,李氏朝鮮必定是要滅亡了。
李元翼是太宗之後,他絕對不能容許李氏朝鮮在他手中滅亡。不管是光海君還是綾陽君,都是李氏內鬥而已,不管誰上台,祖宗廬墓還是能夠保全的。
但是如果因為內戰導致其他家族登上王位,李氏宗廟和族人必將蕩然無存,譬如當初被李氏朝鮮取代的王氏高麗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