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拂曉之晨 第2章 退役軍官的抗議(1 / 2)

占了遼東軍一半數量的湖廣客兵,對於楊鎬帶來的分批退役還鄉的政策反應非常的熱烈。

雖然遼東當兵月餉要比內地領的多,但是關外屬於同建奴交戰的前線,這裏一應物資都需要從後方轉運而來,因此物價騰貴。

錦州、寧遠兩地還好,因為兵民眾多,所以商人也多,市場上的物價高的還不是很離譜。但是分守在大淩河等偏遠堡寨的軍士,想要買點東西就貴的離譜了。

而且遼東軍所麵對的敵人過於強大,駐守錦州、寧遠兩地的軍隊,還能夠依仗堅城而守。駐紮在小的堡寨中的部隊,往往都在建奴的第一輪攻擊下,不是被屠殺就是被虜去作為阿哈,也就是奴隸。

這些客兵名義上一個月有一兩五錢到二兩的軍餉,還有每個月5鬥的本色月糧,但是在戶糧通判及各級軍官們的剝削下,大約也就能拿到一半而已。

在這種情形下,想要讓他們去同建奴拚命作戰,無疑是在說笑了。能夠依仗城池抵禦住建奴的攻擊,他們已經算的上非常忠誠了。

而且他們都是外地而來的客兵,除了一部分軍官把家眷接到了本地,或是同當地的遼人通婚之外,大部分士兵的家眷都在家鄉。遼東戰事已經超過了10年,這裏的應募時間最長的老兵,也在7年以上了。

對於他們來說,思念家鄉的親人,也是非常沉重的一種情緒。因此當聽說能夠拿一筆退役金返鄉時,這些客兵的情緒頓時變得積極了起來。

有些老兵甚至覺得,先拿了遣散費回鄉,到時再去應募朝廷的招兵文告,還能再拿上一筆安家費用,真是何樂而不為。

對於朝廷這種複原軍人政策感到不滿的,主要還是各級的軍官們,手下士兵人數的減少,無疑是削減了他們冒領軍餉的份額。而且出於對建奴入侵的恐懼,他們也不願意放這些士兵回家。

不過楊鎬這次出關主要目的就是同後金議和,因此這些軍官們不能拿建奴入侵的借口去對抗複原兵士的政策。

且主事的楊鎬在遼東呆過相當長的時間,對於遼東主軍的將領有足夠的威懾力。

遼西將門的首領祖大壽沒能出現在寧遠,讓楊鎬已經相當不滿了。祖大弼雖然在軍中被稱為祖二瘋子,但是對於楊鎬這樣的文官重臣卻不敢發瘋。

這位文人大帥楊鎬當初兵敗薩爾滸的時候,都敢毫不猶豫的斬殺了兩名先逃的總兵,誰知道自己跳出來反對,會不會被他拿來祭旗呢。

沒有了遼西本地將門的支持,這些客軍的軍官也隻能默然接受了,楊鎬在整軍會議上述說的幾條政策。

此外滿桂帶回來的家丁養廉銀分配政策,也消除了這些軍官心中最後的反抗情緒。

事實上在裁軍、清屯、禁耕這一係列整軍政策下,受損失最大的還是遼西將門。

裁軍不過是減少了他們克扣糧餉的機會,但是遼東主軍和客軍相比,待遇就差多了。

遼東主軍月餉不過是五錢,月糧雖然有五鬥,但是遼東主軍來自於本地衛所,按照規定軍糧必須由衛所提供,不足部分才會由戶部補足。

相比起那些把持著糧餉發放的戶糧通判和胥吏們,衛所的軍官顯然更為貪婪。

如果說戶糧通判還能發下七成,那麼衛所軍官發放的月糧大約是一半以下。

畢竟戶糧通判這些官吏還有忌諱克扣的太狠,會鬧起兵變。但是衛所軍官可一點都不怕這些軍士,畢竟他們的家人都在自己管製之下。

沒有那個軍士會和掌握自己一家命運的衛所軍官過不去,最多也就是逃亡而已。

現在朝廷清理關外屯田,並禁止寧遠以北地區進行屯田耕種。但是寧遠附近及寧錦之間大片的肥沃土地,基本上都是遼西將門的產業,這一政策無疑等於直接指向了,隱隱成型的遼西軍官地主集團。

不過朝廷提出的這些政策,卻得到了滿桂、尤世祿、朱梅等外地將領的支持。對於這些將領的反對,以祖大弼為首的遼西將門心知肚明是為了什麼。

廣寧之敗後,在熊廷弼的意氣用事下,關外之地已經完全丟給了努爾哈赤。

不過顯然當時的努爾哈赤神智還很清楚,知道人口單薄的後金還吞不下整個關外之地,因此選擇了收縮戰術。

孫承宗出關複土,以滿桂、袁崇煥等人功勞最大。寧遠附近的田地複墾,就是在他們的努力之下。

但是後金的威脅一去,逃亡的遼西將門返回之後,就開始聯合遼西士紳奪取這些土地。

遼西將門同遼西士紳認為這些土地應該還給遼人,然後以遼人守遼土,不應該讓這些客軍霸占這些田地。

當然他們口中的遼人絕不會是指那些逃亡的平民百姓,以遼人守遼土這個口號的確非常感人。但是對於那些官員來說,更為感人的就是,在這個口號下把國家花費了大量錢財恢複的土地,轉移到自己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