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慘淡經營 第303章 同文館之行(2 / 2)

朱由檢合上索引之後,合上了有些發酸的眼睛,眨了幾下之後才覺得舒服了一些。

他對著金尼閣神父說道:“朕想要各位優先翻譯以下幾人的著作,亞裏士多德先生所有的著作,其中《政治學》一書應當首先翻譯出來。其次是德謨克利特、柏拉圖的著作。

接下來則是自然科學方麵的著作,比如《幾何原本》、《算術》、《分析方法入門》、《論方程的識別與訂正》、《礦冶全書》等。

數學方麵的書籍為第一要務,其次是物理和化學,接著是地理、礦物、動植物及其他書籍。”

對於崇禎的要求,鄧玉函、金尼閣等人都非常高興,因為這位東方的統治者顯然產生了對歐洲文化的興趣,雖然他沒有表現出對於神學著作的興趣,不過在這些傳教士眼中,這已經是了不得的突破了。

從範禮安神父開辟東方傳教據點,到利瑪竇、羅明堅兩位神父找到吸引中國士大夫對西學的興趣之路。曆經了100多年後,到了他們這一代人,終於可以直接麵對中國皇帝進行交流。

金尼閣認為,隻要再繼續努力下去,那麼這個龐大帝國成為主的牧羊之地,並非是遙不可及的希望了。

龍華民還沒有從剛剛目睹地球自轉實驗的震撼中鎮靜下來,他有些迫不及待的想要做一些事,來證明自己還擁有對主的虔誠,因此他不顧忌諱的插嘴說道:“陛下,也許您還應當擁有一本聖經,好聆聽天主的福音。”

金尼閣頓時有些惶恐的阻止道:“龍華民弟兄,注意您的舉止。”

朱由檢放下了索引,笑著說道:“沒關係,讓這位神父說說也無妨。朕想要看看,天主的牧羊都寫作了些什麼,在思考些什麼,然後再決定要不要聆聽天主的福音。”

看到龍華民操切的態度並沒有遭到皇帝的不滿,金尼閣鬆了口氣,不過隨即他反應過來之後,有些欣喜的問道:“那麼陛下的意思,您將會在適當的時候,聆聽天主的福音嗎?”

朱由檢笑了笑說道:“在大明每個人都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權力,隻要這種宗教不是以煽動民眾反對朝廷,或是分裂大明,或是挑起宗教之間的仇恨行動為目的。”

金尼閣、鄧玉函等人頓時回答道:“天主教絕不會是這樣的宗教,請陛下放心。”

“不是才怪,你們現在在歐洲的戰爭,難道是為了仁愛才繼續的嗎。”朱由檢心裏吐槽著,不過他臉上依舊笑容滿麵。

“如果你們說的都是實話,那麼朕一定會好好考慮的。不過我們中國人有句古話,聽其言,觀其行。朕會仔細關注各位的行動的。”

崇禎的話讓耶穌會的教士們既感到振奮,又有些擔憂。皇帝的話雖然很動聽,但是言語中不乏警告的意思。

金尼閣雖然認為進入中國的耶穌會教士,可以保持著良好的操行,但是對於中國以外的殖民地教士們的行徑,他就有些憂慮了。

比如離開中國並不遠的馬尼拉,那裏的西班牙教士對待土著及華人,可算不上是一位仁慈天主的牧羊者。

在一幹西洋傳教士患得患失的心情中,朱由檢已經帶著一疊翻譯出來的,歐洲商業法律手抄本返回宮內去了。

朱由檢回到上書房後,就開始翻閱起這些法律手稿。此時的歐洲法律,始終還是沒有脫離古代羅馬法及查士丁尼法的範疇。

而歐洲各國封建領主林立的狀況,迫切的需要一部能夠淩駕於各地封建領主權威之上的成文法,以保護歐洲各地商人和民眾的利益。

在這種背景下,擁有更高地位的教廷,就取代了國王成為了法律的製定者。而從神學家之中,開始脫離出了專門研究法律的學者。

他們通過研究查士丁尼法、羅馬法的法律條文,再結合當地的習慣法,把奴隸時代的法律推進到了封建時代。

而與此同時研究法律的專家們,在不斷研究法律條文的過程中,成為了瓦解神學法學的主力。

這些專家逐漸成了兩派,一個是注釋法學派,他們全身心的去研究羅馬法,卻把羅馬法當成了不可變更的聖律。

而另一個則是評論法學派,他們認為法律應當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法學家要積極參與政府和法院的實踐活動,並努力使羅馬法文獻能夠為實際生活服務。

金尼閣等神父見證過了大明律的嚴謹性後,自然不敢把宗教裁判所的法律條文翻譯過來。

為了讓崇禎認為,現在的歐洲是一個和中國同等高貴的文明,他們甚至主動去除了一些落後而愚昧的法規。

在崇禎麵前的幾本法律書籍,一本是意大利的地方法律,一本是西班牙王國的七編法典,而最厚的一本居然是來自於荷蘭的商業法典。

為了能夠獲得崇禎的好感,耶穌會的傳教士們,已經暫時忘記了新教同天主教之間的分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