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慘淡經營 第279章 考較(2 / 2)

黃立極等人自然不便反對,一個他們剛剛誇過的人才,被崇禎提議重用。

而蔡懋德成為了延綏巡撫之後,周堪賡自然也就順理成章的成為了台灣知府。

解決了台灣知府任官人選的問題,朱由檢終於輕鬆了一些,他隨即便提到了關於之前,他要求內閣討論的軍屬、烈屬優待法令的事。

對於這一點,黃立極對著張瑞圖輕輕點了點頭,張瑞圖便向著皇帝說道:“對陛下提出的法令,內閣以為:任何人不得將軍屬、烈屬變賣為奴仆,有違者以逼良為賤論處,這條沒有問題。

凡是法令頒發之前,已經被發賣為奴的軍屬、烈屬,即刻起自動獲得良民身份,任何人不得以身契要挾其繼續為奴。

陛下,這條似乎有些不妥。這軍戶發賣妻子、兒女以賠償軍屯糧,非是自陛下登基始。

我大明有百萬軍戶,這賣妻賣女的不知有幾萬人,陛下一言而釋放了他們,那麼買下他們的主家豈不是將要把怨憤發泄到陛下頭上?

而且,大部分蓄養大量奴仆的主家,都是地方豪紳。就算是陛下頒發了這個法令,地方官府也未必敢對這些地方豪紳執行律法啊。”

朱由檢聽到這裏,不由皺了皺眉頭,插嘴說道:“現在執行不了,不代表今後也執行不了。地方豪紳如果連國法都不放在眼裏了,難道還需要朕再去遷就他們嗎?至於軍戶因為簽收而要賠償軍屯糧的問題,朕自會和兵部、五軍都督府進行交涉。”

看著朱由檢毫不妥協的模樣,黃立極對著張瑞圖輕輕搖了搖頭,張瑞圖立刻繼續說了下去。

“陛下要求,軍士和地方百姓發生衝突,地方官員無權幹涉,必須交由軍隊的軍事法庭做出處置,內閣也覺得有問題。

一是現在軍中並無軍事法庭這個衙門,二是地方官是百姓的父母官,現在如果軍士和百姓衝突,卻無法進行審訊,豈不是弱了朝廷命官的威嚴。

三是如此放縱軍士,今後讓地方官應當如何處理地方和軍隊之間的關係?而軍士是否會因此有恃無恐,荼毒地方百姓呢?”

朱由檢立刻打斷了張瑞圖的話語說道:“首先,軍隊和百姓是一體的,每一個軍士都來自百姓的家中,他們退役之後也將恢複百姓的身份,兩者是一體兩麵。

因此任何蓄意挑起軍隊和百姓對立的官員或是其他人,都要從重進行處罰。軍隊需要百姓繳納的賦稅,才能獲得糧餉和武器裝備。而百姓需要軍隊的保護,才能安居樂業,從事生產。

諸位先生,遼東之地失陷後,那些遼民被建奴肆意奴役砍殺,難道這比朕讓他們繳納賦稅仁慈嗎?

這個世界上哪有什麼歲月靜好,那都是有人替你們負重前行。那些地方官隻想著自己治下的百姓,一葉障目自然不見全局。

但是各位先生如果也這麼把軍隊當做敵人,那麼大明就真的危險了。

我隻想請教下各位先生,假設今天大明軍隊全部投降了我們的敵人,那麼諸位想要用什麼去抵擋這些軍人?用百姓的頭領和妻女嗎?”

崇禎的話讓幾位閣臣的臉色有些不自然,脫離了大朝會的模式之後,對著內閣中的幾人,崇禎似乎就更直言無忌了。

連朱由檢自己都覺得,他似乎已經可以理解,為什麼後世的官員喜歡關起門來開小會了。

施鳯來臉皮抽搐了下,不由小聲辯解道:“我大明王師一向忠誠於大明社稷,當不至於出現陛下所言的情景。”

施鳯來說這話的時候,他自己能信任幾分,也是無底。畢竟從努爾哈赤起兵以來,從李永芳到孫得功,那個不是大明的將領呢?

正因為這些武人的無恥行徑,才導致了文官們對於武人的普遍性的不信任感。

朱由檢隻是撇了一眼施鳯來,便回道:“把一群忠誠於大明江山社稷的軍人,當做敵人來防範,難道就是聖君賢臣的作風了?我看,不見得吧。”

此時在內閣就坐的五位閣臣,都不是好虛談仁義道德的東林黨人,他們都能聽得懂崇禎的言下之意。

其實朱由檢說這麼多,無非就是一句話,抬高武人的地位。若是承平年代,黃立極等閣臣自然會裝作聽不懂。但是在現在這個內外交困的時節,黃立極等閣臣的立場就不是那麼堅定了,畢竟他們現在需要為大明的政治負上責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