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慘淡經營 第247章 東閣議事(2 / 2)

“哈哈,黃先生說笑了。有幾位先生治理國家,難道這大明還會有這許多危險不成?

大明若是長治久安,則朕居住在山野之中,同居住在紫禁城一樣安全的很。大明若是動蕩不安,那麼朕在外感到不安全,難道躲在紫禁城內就安穩了嗎?”

朱由檢看似開著玩笑,卻把黃立極等人想要約束他行止的想法擋了回去。

親自參與平息京營兵變,讓崇禎看起來更增添了幾分自信。而環伺在他左近的侍衛,現在也全部都是他親手從底層錦衣衛中提拔的,可以說是唯崇禎之命是從。

黃立極隻是觀察了幾眼崇禎身邊的隨從,就確定了在崇禎身邊居然連一個勳戚子弟都沒有。

他立刻就聯想到一直以來崇禎對勳貴的態度,心中不由歎息著,這些京城勳貴恐怕是要為自己的無謀之舉付出代價了。

黃立極是一個很聰明的人,在這種非原則性的外宿問題上,他勸不住崇禎,也就放棄了。

不過孫承宗、張瑞圖顯然不這麼看,他們認為發現了皇帝的錯誤,就應當讓皇帝改正,而不是放任。

他們不願意崇禎成為第二個正德皇帝,不住在紫禁城內,而是為自己修建一所豹房居住。

對於這兩位的勸諫,朱由檢立刻選擇了轉移話題,“朕看,大家還是先討論下,昨日兵變究竟是怎麼回事吧,這外宿的些許小事也沒什麼可討論的。”

黃立極立刻替崇禎解圍說道:“不如請陛下入閣內,待老臣向陛下彙報,昨晚到現在,各處彙集來的調查情報。”

“也好。”朱由檢點了點頭,就向著閣內走去。從白雪皚皚的室外,進入閣內倒是暖和了一些,但是和崇禎住的宮殿內相比,還是有些寒冷。

朱由檢很快就注意到,這東閣不僅簡陋局促,而且並沒有同自己的宮殿一樣設置地龍,隻能依靠兩個炭盆取暖,所以就寒冷了許多。

一下湧入了七、八人,讓黃立極的閣房頓時顯得有些局促了起來。

根據昨晚崇禎的命令,錦衣衛、刑部及順天府等衙門,把收集的各項情報,全部送到了內閣。

在朱由檢抵達之時,黃立極、張瑞圖兩人已經把這些情報整理了出來。根據這些情報的指向,保定侯梁世勳、清平伯吳遵周幾名勳貴的嫌疑最大。

不過現在都督同知徐傑自殺,京營幾位副將也不知所蹤,因此錦衣衛並沒有找到這些勳貴實質上參與兵變的證據。若是要對幾位勳貴府上進行搜查,就必須要皇帝親自下令。

朱由檢在炭盆邊上烘著手,半響之後說道:“這件事就交給錦衣衛去處置吧,內閣可以不必再跟進了。昨日城內受災的百姓可有安頓好?被燒毀了住所的人家,現在都安置妥當了?”

張瑞圖忍住了想要替勳貴們求情的話語,拿著順天府交上來的卷宗,替崇禎講述了這些災民的安置措施。

朱由檢聽完後點了點頭,突然開口說道:“昨日祭奠遼東死難將士,朕突然想到,這些死難將士的後人,朝廷是如何撫恤的?誰能替朕說說。”

孫承宗對於兵部事務較為熟悉,但是他也隻知道對於武官的優養、優給之策,對於底層的士兵所知不多。

最後還是施鳯來派人叫來了一名兵部的主事,才大致說清了關於軍士撫恤的各項事務。

朱由檢聽完之後,便對著房間內的大臣們說道:“朕覺得吧,這些撫恤還是要修正一下。現在各軍的正軍糧餉都開始拖欠了,如何能保證這些死難軍士家屬的糧餉發放?

朕有幾點建議,希望幾位先生們考慮一下。一是對於死難將士的撫恤,應當從軍隊轉移到地方上。各地衛所可以監督地方發放撫恤,但是不能插手撫恤的發放。地方敢貪墨死難軍士家屬撫恤的,不問緣由,不問多少,一律死刑。

二是對於武官的優給、優養之策,也要進行調整。今後武官子孫不再直接授予官職,不過可以免於考試進入軍官培訓學校,畢業後也不再承襲本官,而是按照朝廷要求進行分配。

三是在軍營中病死的軍人,對其家屬也要進行撫恤,不過可以降低待遇和撫恤年限。”

黃立極思考了一會,不由說道:“陛下,如果轉移到地方的話,是扣除本軍的糧餉,還是扣除地方稅賦?還有這個貪墨撫恤即死刑是否過於苛刻了?”

“從地方稅賦中扣除,不扣軍餉。將士保家衛國而死,還有人想要貪墨他們拿命換來的一點撫恤,這樣的人不死,我大明也就該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