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慘淡經營 第197章 長蘆鹽場(1 / 2)

朱由檢堪堪寫完這份文章之後,叫過了呂琦說道:“把這文章譽抄一份,一份交給內閣審議,一份交給大明時報刊發。”

呂琦接過了崇禎手中的文章,又小心的報告道:“都知監的張省聲已經在外麵等候了一會,陛下可要召見他。”

朱由檢揉了揉有些發酸的眼睛,口中毫不遲疑的說道:“讓他進來吧,朕正有事要他去做。”

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讓張省聲改變了不少,過去遇到人就卑躬屈膝的畏縮形象不見了,行走坐臥之間流露出了不卑不亢的風範。

雖然和崇禎見麵的機會並不多,但是張省聲卻以為,對於這位少年天子的了解,就算是最得崇禎信賴的王承恩也不如他。

崇禎和其他皇帝不同的便是,他認為宮內諸項法度不是單單用來約束宮內的太監、宮女們的,同樣也包括他自己在內。

凡是崇禎無法遵守的宮內法度,這位陛下必然會毫不猶豫的廢除,不管這個法度看起來對他是否有利。

而崇禎認為要遵守的宮內法度,即便是他從信王府帶入宮內的太監宮女,也一樣不會因為皇帝的親近而免去違反法度遭受的懲罰。

正因為有崇禎的以身作則,是以剛剛成立的新都知監,才能夠這麼迅速的整頓了,宮中24衙門以往混亂不堪,權責不明的局麵。

地位僅次於王承恩的宮內權監王德化,曾經以為可以利用都知監的權力,肆意打擊自己在宮內的對手。

但是很快王德化就失望了,改組後的新都知監的確有很大的權力,可以審核各衙門的財政支出,並對各衙門的主管太監進行調查。

但是最終的處罰權力,和各衙門的人事任命權力,卻被崇禎劃歸了司禮監,都知監隻能對各衙門缺員提出人選的權力。

也就是說,王德化不僅沒有往宮內各衙門安插人手的權力,甚至於他想要在都知監內提拔一個人,都必須經過司禮監的同意。

而同樣,司禮監也失去了,以往可以肆意任命各衙門首領太監以下官職的權力。沒有都知監的推薦人選,司禮監就無法繞過都知監自行任免官職。

這樣一來,除非司禮監和都知監聯合起來,否則誰也別想瞞著崇禎進行宮內的人事操作。以王承恩和王德化之間貌合神離的關係,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如此一來,宮內原本最重視的義父子關係正在逐漸瓦解。被都知監製定的,«禁宮內諸法度»到成了宮內眾人必須熟悉的條文規定。

這一規定不僅對宮內各項處罰做出了明確規定,還規定了各項升遷及獎勵的條件,宮內的底層太監現在不必整天想著攀附首領太監們,就可以按部就班的升職,宮內的風氣也隨之漸漸好轉了。

正是從宮內這些變化上,讓張省聲覺得崇禎乃是一位推崇法家學說的皇帝。

對於這樣的皇帝,與其整天想著如何出現在陛下麵前,獲取其歡心,倒不如一絲不苟的遵守他所製定的法度,更能讓陛下對自己有好感。

張省聲的做法,的確獲得了崇禎的注意,於是他便得到了一個小任務。他今日來,便是彙報這個任務的完成情況。他也知道,這個任務關係著,他是否能成為崇禎身邊的親信太監之一。

“…陳於啟等人願意將三大殿的尾款78萬兩作為股本,分別注入到陛下提議設置的兩間公司內,其中38萬兩作為北方外貿公司的股本。

而以皇店為基礎改建的四海商行,除注入40萬銀兩的股本之外,他們還願意額外注入10萬兩股本,但是他們希望陛下能夠答應一件事。”張省聲的態度有些遲疑。

能賴掉近80萬兩白銀,讓朱由檢終於開心了一些,他不在意的問道:“他們想要朕答應什麼事?”

張省聲這才小心翼翼的說道:“他們聽說陛下設置的四海商行將會並入長蘆鹽場,廢除長蘆的鹽引製度,因此希望陛下能夠同意,禁止山西鹽商參與四海商行的籌建。”

以皇店為基礎改建的四海商行,實際資產大約為2、30萬兩,但是朱由檢定為50萬兩。雖然他許諾將給予四海商行關外的貿易獨占權力,但是顯然那些商人們對此毫不關心。

能夠參與三大殿工程的皇商們,不是和宮內的太監們交好,就是和外朝的官員們有親屬關係。他們收集的消息並不比崇禎差多少。

關外貿易的獨占權力看似美好,但是關外現在是戰亂之地,是馬刀和火炮說了算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