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慘淡經營 第162章 黃雲泰的憂愁(1 / 2)

崇禎親自下詔要求暫停圍剿鄭芝龍海盜集團,並進行招安。不但讓福建士紳安心了下來,也讓福建水師的官兵鬆了口氣,俞谘皋也借著崇禎的旨意,讓許心素等同安海商不得不屈服。

而崇禎隨後命令讓俞谘皋、許心素、鄭芝龍等人上京,雖然俞谘皋、許心素和鄭芝龍等海盜首領不和,此刻也不得不順從旨意,陪同盧九德一起北上。

俞谘皋、許心素信不過鄭芝龍等海盜首領,想要走內陸運河北上。而鄭芝龍等海盜首領,同樣有些信不過官府,堅持要走海路取道天津入京。

盧九德、連善祥等人,因為這趟出京太久有些想家,想要在臘月之前返回京城,再加上他們在福建、廣東收集的一些外洋農作物,和熟悉種植的農人要一起帶回京城,走陸路會相當的不便。

因此在盧九德的決斷下,最終還是選擇了從海路進京。鄭芝龍的座艦最為高大堅固,海上航行大艦較為平穩,因此盧九德等人就選擇了乘坐鄭芝龍的座艦。

劉香雖然出錢向盧九德購買了一個代表名額,但是他對朝廷的不信任感比鄭芝龍強多了,他自己並沒有上京,而是派了他的胞弟劉勇帶著一隻中型船北上了。

至於許心素自然是不會上鄭芝龍的座艦,同樣開著自己的船北上了。俞谘皋倒是想坐許心素的船北上,但是因為盧九德在鄭芝龍的座艦上,他這位敗軍之將也不敢不陪著皇帝的近侍,希望這位皇帝身邊的近侍,能在皇帝麵前給自己說點好話。

至於荷蘭東印度公司台灣商館的臨時執政官比爾,同樣跟隨了盧九德一起北上。但是東印度公司的船隻都各有任務,而比爾這個臨時執政官隻能管理台灣商館的陸地事務,沒有彼得.納茨的命令,這些商船根本不會聽從比爾的命令去一個不能貿易的北方城市。

海上航行比陸地上要快速的多,不到20日,三隻船就已經抵達了天津外海。

進了大沽口,三隻船都小心的降下了硬帆,在這個不知道水文地理的陌生地方,鄭芝龍可不想因為盲目的行駛而擱淺。

天津港是一個河港,需要沿著海河往上航行一段,才能抵達港口。鄭芝龍正想著派人下船,去附近找熟悉航道的鄉人領航時,就有水手指著遠處說有人過來。

鄭芝龍看到是兩個穿著大明軍服的士兵,從被白雪覆蓋的河堤上走了過來,隨即下令派人把他們接上船來。

上船之後,葛沽海防營小旗溫道臨上船之後,看到了一名將軍、一位太監、幾位錦衣衛,還有一些看起來不像是良善之徒的南方人,心中頓時有些緊張了起來,不知道這些人是什麼路數。

盧九德上前一步,對向自己行禮的溫道臨命令道:“雜家是陛下身邊的近侍盧九德,奉命出京辦差,你去找個熟悉航道的鄉人過來,讓他帶著這些船隻入港。”

溫道臨雖然不知道盧九德是誰,不過這位的做派完全是一副宮中內宦的模樣,而他此時也悄悄的打量了連善祥等錦衣衛的裝束,正是貨真價實的錦衣衛。

溫道臨自然不敢怠慢,他頓時恭敬的回答道:“卑職身邊這位軍士劉大有,正是熟悉河道的人,請大人放心,卑職等一定會妥妥當當的把船隻引入碼頭的。”

聽到了溫道臨話,一邊的劉大有頓時從懷中掏出了一塊紅布,向著岸上的一所土台揮舞了一陣,讓烽火台內的軍士們不必再警戒了。

有了兩名熟悉海河河道的軍士幫助,鄭芝龍等人的船隻非常順暢的抵達了天津港。

而溫道臨在一邊如數家珍的替盧九德介紹海河左近的地理,也讓盧九德對這位小旗充滿了好感。

出使了南方一趟,盧九德不僅大開了眼界,那些海盜的富有,也讓他知道了陛下為什麼會這麼重視海防。

如果今後水師可以從海上貿易裏分一杯羹,那麼水師就會成為大明權貴趨之若鶩的寶地。

盧九德雖然年輕,但是對於這種巨大的財富還是無法抵擋的。但是他也清楚,以他現在這種淺薄的資曆,想要插手海外貿易,隻怕就是被人連皮帶骨都吞下去的結局。

且不管是鄭芝龍還是俞谘皋,現在都是存心想利用他得到皇帝陛下的信任,而不是真正想要結交他。

估計等他們遇見了宮內權勢更大的太監,就會一腳把他踢倒腦後去了,怎麼會允許他染指海上貿易的利益。

這葛沽海防營的小旗溫道臨,談吐不俗,對於海防的事宜又比較了解,讓盧九德不由起了一些別樣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