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慘淡經營 第143章 主客兵製度(2 / 2)

朱由檢提出這些問題可不是為了反對修建西洋銃台,和排斥西學的。

因此他趕緊截住了劉宗周的話頭說道:“蕺山先生此言大善,整頓軍紀,宣教聖人之言,使得軍士知道為何而戰,的確很重要。像遼東遊擊將軍李永芳,朝廷責以重任,又有撫順堅城在手,然而東虜稍一進攻,就投降了。若是大明軍中將官盡是此等人,就算西洋銃台修建滿關內,東虜一來還不是依舊開城出降嗎?

不過劉先生也有些地方過於偏頗了,大明將士知曉禮儀仁義之後,我等難道要讓這些忠誠的將士們空著雙手去保家衛國嗎?如此豈不太讓大明的將士們寒心了?

有沒有大炮,大明的軍士都要保家衛國,這是軍人的職責。但是大明的將士拿著什麼武器和敵人戰鬥,這卻是朝堂之上袞袞諸公的責任。”

劉宗周雖然覺得朱由檢說的不是很有道理,但是在他心中裁撤遼東軍隊、解決遼餉問題,才是最重要的大事,因此也就不再西洋火器的問題上麵糾纏下去了。

至於徐光啟、孫元化等人,既然崇禎並沒有否定,采用西洋火器變革大明軍隊的建議,他們自然就更不會和劉宗周辯論下去了。

看著爭吵稍稍平息了一些之後,朱由檢才繼續說道:“朕之所以提出剛剛的問題,隻是想說三件事:一、西洋銃台修築之法,雖然來自泰西,然而是否適合於我大明的使用,還需要進行試驗,因此可先在京城左近試修一小台,以驗證其利弊,然後再改進技術。

二、西洋銃台修築之法乃是軍國機密,而今後修築銃台也需要專業的人手,因此朕以為兵部應當另設一軍事工程院,專門研究攻城和守城器械、城池修築方式之技術,兵部職方司主事孫元化可調任軍事工程院郎中,負責籌集管理此部門,至於之前眾人所推薦的伍繼彩、李氏父子、高一誌等人均可招錄。

三、紅夷炮、西洋銃雖是軍國利器,但是我大明轄土億兆,終不能靠買賣火器來維持國防安全。因此孫郎中、徐吏部可以招募人手,試製紅夷炮和西洋銃。且西洋火器並非隻求製造之術,西人使用火器多年,相必再使用火器之上有獨得之妙,徐吏部可通過金尼閣教士,從澳門邀請火器操作軍官,研究西洋火器操練之術。”

徐光啟、孫元化對於崇禎的任命非常感興趣,立刻答應了下來。

隨後朱由檢提到了第二個問題,“遼東兵多但是戰力不高,雖然當初朝中指望以遼人守遼土,但是到了今天遼東有兵32營,其中半數以上都是客兵,客兵月餉二兩,而主兵月餉一兩。他們麵對的都是同一個敵人,性命也同樣隻有一條,要是東虜來犯,是主兵上還是客兵上?這種製度必須要改變,不管是北兵還是南兵,不管是主兵還是客兵,都是我大明的將士,自然也要一視同仁。”

王在晉對於崇禎的這個說法,頗有不同意見,他趕緊辯解道:“主兵是本地人,有耕地可種,所以月餉才會少一些。而客兵都是外地人,他們不能種地,又要養家糊口,所以才會高一些。這主客兵製度,實際上已經考慮到本地和外地士兵的公平了。”

朱由檢並不認同王在晉的解釋,他強硬的說道:“不管是本地人還是外地人,他們守衛的都是大明的土地,難道敵軍攻占了遼東,就不會想要關內?攻下了關內,就不會想要中原?攻下了中原難道就不會想要江南?

我大明每一片土地都是屬於全體大明百姓的,沒有什麼主客之說。與其說客兵是為了保護主兵的土地,不如說正是九邊擋住了外地的入侵,他們的家人才能在家鄉安居樂業。

就算要照顧客兵的家人,那麼就給其家人免稅、免役好了,何苦要在軍隊之中弄個不平等出來?夫子也曾經說過: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難道不是嗎?王兵部。”

對於這種士兵的待遇問題,一眾文官基本毫無興趣。而站在另一邊的勳貴們則對遼東軍的事毫不關心,因為除了兩京之外,文官根本不允許勳貴插手其他地方的軍隊,特別是戰鬥力最強的邊軍。

而王在晉的反對,是因為他是兵部尚書,他隻是想要裁撤關外的軍隊,完成他設想的山海關防線,並無意做改動軍製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

大明到了現在,任何一種存在的製度,背後都有不少既得利益者。他裁撤遼東軍,退守山海關,已經得罪了不少人,因此他並不想為此遭遇更大的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