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慘淡經營 第68章 共識(2 / 2)

但是過上一段時間之後,在朝堂政事的消磨之下,我不知道自己還會不會有現在的勇氣。

朝堂上的大臣們,現在他們對我還不了解,他們小心翼翼的試探著我的性情,想要弄清我的性格和底線,對政事上看的沒這麼緊張,如果不趁這個時間推出改革大明的第一步,我想今後不會再有比現在更好的時機了。”

“害怕今後失去勇氣嗎?”徐光啟沉默了,崇禎的話頓時勾起了他對自己過往的回憶。徐光啟自然知道,什麼叫喪失了勇氣,其實就是被世情磨去了銳氣,消磨了對抗頑固守舊的官僚集團的意誌。

徐光啟終於不再試圖繼續勸解崇禎了,對現在的大明來說,一個有勇氣直麵弊政的少年皇帝,總比一個和稀泥的所謂老成天子要強。

徐光啟猛然站了起來,恭敬的向崇禎施了一禮後說道:“陛下少年英銳,老臣雖已年邁,也願附驥尾,為我大明一效綿薄之力。”

朱由檢馬上反應了過來,他托住了徐光啟的雙手,緊緊的握了握後,開心的說道:“有了先生相助,我還需要擔心什麼呢?”

徐光啟正想說些什麼,卻發現王承恩帶著兩名隨從終於把熱茶給送來了。

在王承恩熟練的擺弄之下,很快兩人之間的石桌上就擺上了兩杯熱茶和一碟果子。

正事已經談完,接下來兩人就開始閑談了。閑談之中,徐光啟說到了自己在家編輯的一部農書,和關於西洋傳教士的一些話題。

朱由檢聽說金尼閣居然帶來了7000多部歐洲書籍,包含了這個時代歐洲最新的自然科學的發現,不僅大為讚歎。他迫不及待的想要見見這位耶穌會的西洋傳教士,想要看看他帶來的書籍目錄。

不過最終還是被徐光啟給勸阻了,徐光啟認為朱由檢夜不歸宮已經要惹起非議了,如果再接見一個西洋傳教士,恐怕不僅僅朱由檢自己的名譽要受損,就連這些西洋傳教士也會被視為方士之流。

一旦西洋傳教士被視作媚上邀寵,裝神弄鬼的方士之流,則不僅西洋傳教士會被大明士林抵製,就連崇禎、徐光啟想要推廣的西學也可能被詆毀成迷惑人心的外道旁門。

在徐光啟的勸說下,朱由檢不得不作罷,不過他還是殷殷囑咐道:“請先生回去後告訴這位金神父,建立大圖書館一事絕沒問題,重要的是盡快把這些書的目錄整理出來,然後按照輕重緩急把他們翻譯出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有了這些書籍,我們開設大學培育人才,又多了幾分把握了。”

徐光啟看著突然興奮起來的朱由檢,也不由點頭微笑著答應了。朱由檢正說著,突然似乎想起來什麼,他注視著徐光啟的目光說道:“先生19年前和利瑪竇翻譯的幾何原本,我已經看過了。我打算把這套幾何原本作為大學的教科書,但是先生怎麼隻翻譯了前六卷,何時能把後九卷翻譯出來呢?”

崇禎突如其來的問話,讓徐光啟頓時愣住了,他的心情確實有些激動了。

徐光啟當初翻譯這部書的目的,就是希望能用西方嚴謹的邏輯推理方式,來補足傳統數學的不足之處。更希望能引起皇帝對西方學術的重視,借此來改變大明守舊而空談的儒家治國思想。

然而他才翻譯了前六卷,和他合作翻譯書籍的利瑪竇就建議,先看看大明士林對這本書的接受程度,然後再繼續翻譯後九卷。沒料想就在這一年,徐光啟的父親過世,他丟下了一切,回鄉守製去了。三年後再回到京城時,利瑪竇已經去世了。

接任利瑪竇擔任中國教區會長的龍華民,走的卻是和利瑪竇相反的傳教路子。他禁止傳教士向中國人傳授西方的自然科學,想要完全按照西方的方式傳教。

這種情況下,徐光啟無法得到精通數學的西方傳教士的幫助,也就無法翻譯後幾卷幾何原本了。很快龍華民的傳教方式激起了大明士林的憤怒,發生了南京教案事件。天主教被逐出了大明,徐光啟隻能就此作罷了。

不過今天從崇禎口中得到了,對幾何原本翻譯的肯定,不由讓徐光啟唏噓不已。

聽完了徐光啟的低聲解釋,朱由檢隻是皺了皺眉頭,然後說道:“既然如此,不著急。待先生入京安頓下來之後,朕和先生一起研究這後九卷的幾何原本,爭取把這套書全部翻譯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