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慘淡經營 第66章 難以拒絕的理想(2 / 2)

此外實施義務教育法,凡是大明人士,年7歲以上,必須接受3年初級小學的教育,小學教育的內容就是識字和算學…”

徐光啟原本想著等崇禎提出一個激進的改革方案後,他再替崇禎分析一下,說明這個改革方案的離譜程度,從而換取崇禎在不觸動現有的大明體製之下,從細微處開始滿滿的改變。比如軍事上修築西洋大炮以對抗東虜,農業上推行先進的耕作技術以提高糧食產量等等。

在徐光啟想來,一個久居深宮不出,對大明百姓生活一無所知的少年天子,他所想出來的改革方案,必然是錯漏百出,異想天開的。

到時徐光啟隻要先捧一捧方案,再挑幾個毛病出來,讓崇禎明白自己的改革方案有多麼不切實際,則想必這位少年天子應該會知難而退,重新考慮改革的事情了。

但是崇禎拋出的計劃,卻讓徐光啟感到目瞪口呆了。改革從教育人才著手,可以說這個改革方案非常的低調緩和,但是從這個方案也可以看出,崇禎所謂的改革大明,並不是一句空話,而是一個切切實實的計劃。

建立以培養改革為目的的人才的學校,如果這樣的學校真的辦成了,那麼崇禎手上就有了源源不絕的後備人才,而那些文官再也不能以撂攤子的形式,和崇禎在朝堂上進行鬥爭了,這位少年天子是想斷了文官的後路啊。

隨即徐光啟馬上反應了過來,為什麼崇禎要冒險跑到這間驛站來等待自己了。這個教育改革方案隻能自己來提,因為天下人都知道,他一向鼓吹要學習西僧帶來的自然科學,用這些自然科學來挽救大明。

他一進京就提出這個改革教育的方案,朝中的文官根本不會想到,這個方案會和崇禎有關聯。而國子監雖然在國初受到皇帝的重視,出了不少官員。但是到了今天,朝堂已經形成了以科舉出身的文官為重的傳統,國子監出身的官員能達到4、5品的都很少見。

因為國子監出身不被重視,加上也很少授官,有些入監20多年都沒能得到一官半職。因此他提出這個改革國子監,提倡西學的方案,不會遭到什麼有力人士的阻擾。

但是如果由崇禎來提這個方案,那麼文官們勢必要帶著放大鏡去看這份方案。對於大明的文官來說,皇帝要點錢享受,或是下令選納民女入宮,這種個人享受方麵的事,基本上不會被噴。但是如果皇帝想要主動做些什麼,插手政事。

那麼不管是好事還是壞事,都會有人站出來阻擾。因為這涉及到皇權和文官集團的行政權力之爭,在文官的思維中,大明的皇帝每次都能按時出席朝會,同意文官擬定的行政文書,然後就呆在後宮玩女人生孩子,這就是一個好皇帝。

在經曆了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武宗正德、世宗嘉靖、神宗萬曆這些皇帝,大明文官對於任何一位強勢的皇帝,都充滿了狐疑和擔憂。

作為文官中的一份子,徐光啟對此心知肚明。所以他頓時明白了,崇禎說要拜托自己的真正含義。如果是一個不切實際的少年的異想天開,徐光啟自然是想盡辦法都要委婉拒絕的,哪怕就是立刻打道回鄉也無所謂。

但是對於崇禎提出的這個教育改革方案,條理清晰,步驟分明。從教師的人手安排,到學校的經費撥付,如何招收學生,都考慮的非常周到。

而興辦這樣的學校,無疑也是符合了徐光啟想要推廣西學的理念的。要是拒絕了這樣一個方案,徐光啟都不知道他餘下的人生中,是否還有這麼好的機會,實現他的治學理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