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油墨是怎麼配製出來的?”朱由檢看著紙張反複的看著,的確效果很不錯。
“這是用亞麻籽油、鬆香、炭黑融合而成的,多虧了陛下提醒,多用幾種不同的植物油試驗,這才能成功。”老工匠老實的回答道。
“哎,我不過是說說,真能把它做出來,是你們兩的功勞。你們父子叫什麼名字啊?”朱由檢看著這三人眼睛中的血絲,知道為了自己一句話,這三人幾乎都沒怎麼休息。
“小人許成,小人的兒子叫許茂。”許成激動的有些結巴的回答道。
“好,這墨就叫許墨好了,趙德尚把這墨的配方記下來,歸檔。王承恩,給他們每人發10兩賞銀,另外…”朱由檢突然住口了。
他原本想要提升這兩位工匠的地位,但是在官本位的大明朝,就隻能封個官職給兩人。這對於工匠整體地位的提升毫無幫助,也不符合他想要激勵工匠生產積極性的想法。
大明的工匠製度的詬病,他這幾天已經了解的差不多了,把一群工匠當做奴隸來圈養,難怪人家幹活沒積極性了。不過隨著大明經濟的高度發展,各地輪換的班匠(一年服役幾個月的工匠)製度差不多消亡了,隻要每年繳納一定的工役銀就免除了這種勞役。
但是所謂的住坐工匠,就是終身服役的這種工匠製度還是依舊存在的,經廠內的這些工匠就是皇宮內的住坐工匠。普通工匠月給米3鬥鹽若幹以養家,上工時給飯食,高手大匠則是月給米1石鹽若幹。
這麼低的工資,難怪明末造火槍、大炮的次劣品始終占據多數了。朱由檢知道,隻有改善了工匠的地位和生活,他所想要的工業時代才能真正的到來。
對付通古斯野人最好的辦法,就是用工業時代驚人的生產力碾壓他們,朱由檢並不認為通古斯野人能擋的住,工業時代批量生產的近代化軍隊的碾壓。
所以,隻是單純的提升一兩名工匠的地位,改善他們的生活,並無助於改變工匠這個群體的境遇。而看不到希望的奴隸,是不會有創造的熱情的。
這樣的狀況,朱由檢在上輩子共和國的工業發展曆史中,就看到過無數的例子。一個49年之前幾乎連火柴都需要進口的國家,短短數年之內就奠定了一個工業國的基礎,那些被解放了的工人們的貢獻是不可抹煞的。
朱由檢改口說道:“好好做,我會記住你們的,許成、許茂是嗎?”
朱由檢的獎勵和誇獎讓兩父子非常感動,一時都忘記了,曾經加諸於他們身上的那些匠戶製度所帶來的痛苦。
離開經廠的時候,朱由檢對跟隨他出來的主事趙德尚說道:“你把廠內這些工匠的生活、生產情況具體寫個東西給我,在說說你有什麼改進的意見。此外,關於活字印刷的事情,除了油墨、活字之外,你再去多找些紙張來試驗下,那種紙張更適合油墨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