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章 皮膚科疾病(1 / 3)

斑禿

斑禿是一種常見的局限性脫發而無其它異常的病證。今把國醫學稱此病為“油風”、“鬼剃頭”。

(診斷要點)

一、本病可發於任何年齡,多發於青壯年。

二、本病往往在過度勞累、睡眠不足、精神緊張或受後發生。

三、起病突然,頭發斑狀脫落,脫發形不定,呈圓形或不規則形狀,數目、大小不等,嚴重時可全部脫落,稱全禿。也可伴眉毛、腋毛、陰毛及全身毳毛脫落,稱為普禿。

四、脫落區皮膚平滑光譯,無異常變化。邊緣頭發鬆動易拔。

五、約半數病人可見指甲上出現凹陷、粗糙等變化。

六、本病可自愈,但可複發。

(療法集粹)

一、體針

(一)取穴:主穴:防老百會後1寸八健腦(風池穴下公寸)。配穴:兩異脫發者加頭維,搔癢者加大椎,油脂多者加上星。

(二)針法:健腦穴針尖斜向下方刺入0.3~0.5寸,肢老穴針尖斜向前方刺入0.5~0.8寸。得氣後留針15~30分鍾,起針時施以雀啄術,每日或隔日1次,10次為1療程,—般需治療數月至半年。

(三)療效,共治療103例,痊愈70例,好轉、83例。

二、梅花針

(一)取穴:斑禿局部。

(二)操作,先用梅花針局部叩打,或用其它毫針點刺局部。然後塗上複方斑,全斑蝥20隻,紅尖辣子20~30克,鮮薑30克,水合氯醛50克,樟腦粉10克,甘油50毫升汞1毫升,奎寧粉2克,75%酒精1000毫升,使局部有灼熱微痛感即可,每日塗抹1~2次。個別患者塗本品後可出現過敏反應,局部灼熱起泡,停藥後即愈(注意此藥有毒,避免接觸眼睛及口腔粘膜)。

三、電梅花針與穴位注射

(一)取穴:斑禿局部。氣血虛弱配腎俞、足三裏;肝腎陰虛配肝俞、三陰交,氣滯血瘀配膈俞、氣海。

(二)操作:局部用電梅花針叩打,同時分別的穴位與氣血虛弱者注射當歸或北芪注射液;肝腎陰虛羊血疲者均注射丹參往射液。每日或隔日1次,15次為1療程。

(三)療效:用此法共治療553例,經1~6個月治療,痊愈者511例有效29例無效13例。

(綜合評估)

一、針灸治療斑禿有一定療效,大多需要5個療程左右可取效。

二、針灸治療以局部取穴為主,諸法中梅花針叩打配合薑汁或其它酊劑局部塗擦效果最好,為常用方法之一。龔氏所做的對照觀察表明,電梅花針優於普通梅花針。

三、治療期間,患者應注意心理衛生,保持精神愉快,調理好睡眠尤為重要。

白癜風

白癜風是以皮膚變白、大個不同、形態各異的局限性斑片為特征的一種色素性皮膚病。祖國醫學稱其為“自癜”或“白癥風”。

(診斷要點)

一、本病好發於青年,肩見於少年。

二、皮彥可見於任何部位皮膚。

三、皮疹初起為圓形或橢圓形,不規則的色素脫失斑,邊界相當明顯,表麵光滑,大小形狀不定,在麵部、額、鼻、口唇四周,猶如很不規則的白色地圖;在手部者,遠看戴了一雙破損的白色手套;在軀幹、四肢者,可呈點滴、斑片或大片,或多或少地對稱,甚則全部皮膚變白。白斑處毛發可變白。

四、無自覺症狀。

(療法集粹)

一、體針

(一)取穴:俠下(膿二頭肌外側緣中1/3與下1/3交界處稍下方),癜風穴(中指末節魚腹下緣正中之指間關節橫紋稍上方)

(二)針法:首先用三棱針與俠下穴處點刺出血,未岀血者針刺處加拔火罐,每周1次,兩側交替。然後用藥艾炷(艾絨加藥:五倍子、桑葉、威靈仙、當歸、川芎各100克,菖蒲、白芥子各30克,全蠍10克,共研細末)與癜風穴處直接灸,每次3壯,每次灸1側穴。

(三)療效:用此法治療26例,其中痊愈2例,顯效11例,進步10例,無效3例。

二、艾灸

(一)取穴:白斑局部。

(二)操作:將艾條點燃後對準白斑處熏灸,灸治時由外向內逐漸縮小灸治範圍。艾條距皮膚以患者能夠忍受為度。開始每次均將白斑灸到高度充血,呈粉紅色、每日1次,連治7~8日。以後每次灸至白斑呈深紅色或接近該患考正常膚色,每日1~2次,直至與正常膚色相同時,再灸~5次,以鞏固療效。

(三)療效:枏此法治療6例,均獲愈。

三、耳針

(一)取穴:腎上腺、肺,內分泌、枕、騰為豐穴;心知額、皮質下、交感、腦點、神門為配穴;並結合發病部位和預防顏麵白斑出現取穴:麵頰兩交替。

(二)操作:屬虛寒證者手法要實熱證者手法及刺激要重貼壓1~3天後,每天捏壓菜子數次,其次數和強度隨天數。7~10天換貼1次。

(三)療效:用此法治療227例,其中部分患者間斷加用梅花針叩刺或服中藥(烏梅、首烏各25克,當歸、紅花各1克結果治愈11例。

(綜合評估)

一、針灸治療白癜風有一定療效,但臨床治療觀察工作有待進一步深入。

二、針灸治療此證所需較長的療程,同時可配合中藥內服或外用。

黃褐斑

黃褐斑是發生於麵部,以黃褐斑片為特征的一種色素異:常性皮膚病。祖國醫學又名“肝斑”。

(診斯要點)

一、本病多發於妊娠期婦女,中年以後的男子或結核病及其他慢性病證者。

二、皮疹為黃褐色斑,大小不定,形狀不規則,境界清楚,表麵光滑無鱗屑。

三、皮疹對稱性分布於麵部,尤易發生於眼眶周圍、頰部、鼻部及13周圍。

國醫學常將此病辯證分為:脾虛濕熱。

(療法集粹)

一、體針

(一)取穴:在範圍內取穴,或沿神經幹取穴。

(二)針法,選定針刺部位,常規消毒後,將針刺入皮內,每周針治2次。

(三)療效:共治療7例,均有好轉。

二、刺絡法:

(一)取穴:熱穴、癤腫穴、皮質下為主穴;內分泌或脾穴、胃穴為配穴,交替使用。

(二)操作:用眼科15號手術刀片刺破表皮0.1厘米,出血後以酒精棉球拭淨,後用幹棉球壓迫,防止感染。2天刺血1次,次刺1穴,15次為1療程。不愈者可進行2~3個療程,療程間隔7~10天。

三、耳針。

(一)取穴:肝、背、肺、內分泌、皮質下、交感、神門、菌激;體虛者加脾胃。兩耳交替。

(二)操作:找出以上諸穴敏感點後,每穴按壓王不留行1~2粒,以膠布固定,隔日1次,10次為1療程。

(三)療效:共治療蝴蝶斑80例,1~2療程內基本消退。

四、按摩與糊劑

(一)取穴:地倉、迎香、太陽、瞳子髎等。

(二)操作:先蒸汽熏麵分鍾,後作美容按摩以上諸穴。然後潤滑油用美容器砂輪輕擦患部至輕微灼痛為止,再敷上糊劑,取當歸、川芎、沙參、柴胡、防風,天花粉各10克,冬瓜仁、白芷、白芨、綠豆各10克,混合研末,將藥粉10克、蜜糖、3過氧化氫各3毫升、10枸櫞酸鈉5毫升、精麵粉及40%水少許混合成糊狀,用溫熱棉墊蓋好,待30分鍾,清除後再作穴位按摩。每周1次,10次為1療程。

(三)療效:共治療20例,其中痊愈2例,顯效5例,有效13例。

(綜合評估)

一、針灸治療此證有較好的療效,並且簡便易行,值得推廣應用。

二、針灸諸法中,耳針療效確切,如能結合局部穴位按摩等則療效會更佳。

尋常痤瘡

尋常痤瘡是常見於青年男女青春期的一種毛囊性丘疹,好發於顏麵,慢性病程。由於其丘疹如刺,可擠出白色樣粉汁,祖國醫學稱其為“粉刺”。

(診斷要點)

一、本病常見於青年男女,多在青春期開始發生,好發於顏麵,亦可見於胸背上部及肩胛處,胸前、頸後、臀部等處亦可發生。

二、皮疹為毛囊性丘疹,多數呈黑頭粉刺樣,周圍色紅,脂溢,用手指擠壓,有小米或小米粒樣白色脂栓排出;少數呈灰白色的小丘疹,以後色紅,頂部發生小膿皰,破潰痊愈,遺留暫時性色素沉著或有輕度疤痕;有的形成結節、膿腫、褒腫及疤痕等多種形態的損害,甚至破潰後形成多個竇道和疤痕,嚴重者成橘皮臉臨床上常以一、二種皮較為明顯。

三、自覺局部稍有瘙癢或疼痛,病程長,此伏彼起。有拍可遷延數年或十餘年,一般三十歲左右可逐漸痊愈。

祖國醫學常將本病辨證分為:肺熱血熱型、腸胃濕熱型、脾虛痰濕型等。

(療法集粹)

一、體針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