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分隊的風格各有側重。班長的一組很重紀律,令行禁止,絕不允許有自由發揮的空間,所以一組的戰士們被訓練的比機器更‘精’密的執行班長的每一個指令
。
二組吳衛國的風格則重謀,凡事教導的是戰士們謀定而後動。與班長相同的地方是二組同樣也采取了抓各組的組長。
三組的風氣則略顯鬆散一些,張賓宇要求的是戰士們盡力挖掘出每一個個體的潛力,在作戰方式上,更加注重的是個饒超常發揮。
各組的風格雖然不同,但是對於基礎的體能訓練,則全部都是達到了一個嚴苛的地步。
自薦的環節,就是首先要在各組之內進行大比,從選出佼佼者,而後再由安偉安排考核,通過者即可成為狙擊分隊的隊員。
安偉給三組每一組是五個名額,他要從三個組裏接手而來的是十五個人,也即是三選一。
對於這五個名額,安偉自己的心裏也有些數,像原掃鬼行動組的韓鐵、穆武清、陸為民和陶明澤,都是不錯的人選。但如果狙擊分隊裏都是原掃鬼行動組的人,估‘摸’著會讓特種連的戰士們心生不滿。
有傾向是一回事,但安偉絕對不會認為這五個名額就一定會被原掃鬼行動組的幾個人包攬。這要看成績,看發揮!
於是,三個組的大比便熱熱鬧鬧的開展了起來。
班長等三位教官早就知道狙擊分隊需要的‘精’幹力量,所以考耗內容也相當的有針對‘性’。
第一比,自然是體能。
體能在任何軍隊裏都是基礎,體能的比賽方式,三個組又各不相同。
班長的一組就是負重跑,而且不是在總部的院子裏跑,而是在外麵跑,往山裏跑,逢山過山,逢水過水,直到跑出隻剩下最後的十個人人為止。
吳衛國二組的體能比賽,則是將所有平時訓練過的科目再輪著做,匍匐、翻越障礙、衝刺等等,也是一輪一輪的來,直到最後剩下十個人個人。
張賓宇三組的大比首先則是搏擊,用張賓宇的話,所有的體能訓練最終要體現在搏擊上。打不倒對手的體能訓練,練出來的肌‘肉’隻配去烤‘肉’串。
搏擊之後,則是沙地滾石磨。很直接,所有三組的人都得推著石磨在阻力非常大的沙地上走到終點。最後十人,可以參加第二輪。
第二比,則是對於槍械的熟練程度。
從長短槍的拆卸和組裝時間上,每一組留下最後的五個人。
第一輪的體能大比,三個組都顯的極為殘酷。班長更是自己駕著車跟著一組,不時下達一些指令。
比如看到前麵有湖,他會命令“直行!”,也不管湖深湖淺。如此跑倒一個,班長便將他拖到車上,醒了之後自己走回去。
第二輪的大比是緊跟著進行的。三個組留存下來的十五個人,基本上通過鄰一**比,體能也都消耗的差不多,自然會極大的影響到第二輪的成績。
包括安偉在內的四位教官渾然不管這些,半點讓參加比賽之人休息的意思都沒櫻(更新來了,今三更。接著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