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個社區都有舉行一些文藝彙演,也算是別有一番情趣。增加一些年氣兒。
“記得小時候過年,孩子們老早就指著盼著年三十兒的到來,不僅可以吃到肉,還可以有一兩塊的壓歲錢,高興得合不攏嘴,露出缺了兩個門牙的牙齒,到了十二點,嘴裏含著一塊兒冒油兒的肥肉,放起鞭炮劈裏啪啦的響,捂著耳朵,高興得合不攏嘴,肉就從嘴裏掉出來,我媽撿起來拿水衝衝又放進我嘴裏,那種感覺就足夠興奮得我一夜未睡了。年初一回姥姥家,還可以有壓歲錢,年初二敢廟會聽戲,坐在爸爸肩上吃著酸酸的糖葫蘆,就算快要尿出來我也不願意下來,結果尿了褲子,濕了我爸的衣襟,他也不打我。過了幾年,就有了電影看,大家夥兒吃完年夜飯,就聚到廣場上,看上一場美美的露天電影,凍得臉發紫了也不覺得冷。在過幾年,條件好家裏就有電視了,雖說黑白的,過年的時候他們就會慷慨的放到院子裏,春節晚會成了年年必看的好戲,嗬嗬,現在想起來都幸福的不行。真是懷念呀。看看現在的年過得,沒有鞭炮聲,孩子們壓歲錢可以幾百幾千甚至幾萬也沒見他們有多高興,看到一桌肉就頭疼,動兩口就懶得吃。春節晚會一年不如一年,越來越豪華,也越來越無趣,這也不能怪電視台,怪隻怪我們的選擇多了,簡單的快樂就娛樂不了大眾了。”
坐在車裏,巧姐邊開車邊對坐在後麵的陳三妮和小雨絮叨。發表了一番感慨。
“嗯,說得太好了,深有同感,不然我們也不至於跑到大連去放煙花吧。”小魚點點頭。
“嗬嗬,這也是日子好的表現嘛,如果讓我們回到過去把肥肉掉了還不舍得扔的日子誰也不願意回去了,隻能說日子好了,欲望高了。”陳三妮發表了意見。
“嗯。我記得十年前有部電視劇叫《溫暖》就是那個“有過多少往事…..”就那個,記得吧?
“怎麼不記得,那電視劇大多當代中國人都看過。”
“是呀,可謂萬人空巷呀,可是最近我又看見一家電視台在重播呢,收視率就不高了,就老一輩兒會重溫一下,現在的年輕人都在看日劇韓劇呢,那個木村拓哉,還有鄭東健,安在旭火的一塌糊塗呢,現在的中國什麼都跟國際接軌了。年輕人更願意過聖誕節呢,過聖誕比過自己國家的傳統節日還重視,節日也隨著潮流變了,巧姐,你說,會不會在過幾年,大家就不過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