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八O 及時變隊(2 / 2)

好在這個人能力還可以,又是從基層上來的,對濱海的農業情況比較了解,所以,吳昊還是沒有動他。但特意把他找來,給了他一番警告,不要一天總想著怎麼取悅、迎合領導,要把心思用在工作上。

這位張百中態度到是十分的誠懇,但那種曲意迎合本性,不是說改就能改的。

見過之後,對著吳昊又是一陣的捧,搞得吳昊哭笑不得。

公安這一塊,相對穩定,還是由姚敏繼續擔任局長。吳昊已經與江書記溝通過了,常委換屆的時候,正好政法委之書記年齡到崗,建議由姚敏擔任,這也符合時下的形勢。

雖然還是副市級,但政法委之書記那是可以進常委的。

說起來,姚敏是和吳昊一起從部隊轉業回來的,當時因為姚的級別高,正團職,所以,從部隊回來後,直接安排到市公安局任副局長,二年之後,接替局長。

兩個人的關係一直不錯,吳昊把公安局這一塊交給他的手裏,還是十分放心的。

政府原秘書長王偉提任副市長,接替李福林主管工業,他騰下來的位置,吳昊想來想去,還是把趙長慶調了回來。

秘書長是副市級。

趙長慶應該說是這一次政府班子裏麵,職位升得最快的一位了,馬明和孫非原本就是市長助理,隻有趙長慶是從國資委主任位置上直接調上來了。

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一時間趙長慶坐在自已的辦公室裏麵,眼睛盯著窗外,淚眼不知不覺的流了下來。

這眼淚當然是感動的。

說起來,這官場,就是一個特殊的領域,是一種特殊的文化,在形象點說,更如一個“圍城”,裏麵有些人想出來,但更多的是外麵的人想進去。

看一下身邊的這些朋友,絕大多數的人,一入職場,沒有不選擇站隊的。原因很簡單,那就是不站隊沒法混,換種說話就是要保住飯碗,為了生活,隻能如此。

當年自已在苟仁來到濱海的時候,同樣迫不及待的站在他的一邊,如果不是後來的賈萍事件,趙長慶相信,自已是不會反水的,當然也沒不會與吳昊有了交集,如果是那樣的話,現在別說是秘書長了,能不能保住公務員的飯碗都不好說。

現在想起來,這站隊還真的是一種藝術活,是一種能力和文化。

如何站隊?何時站隊?是否變隊?都是關鍵的選擇。趙長慶慶幸,自已關鍵時刻選擇了吳昊。

回想起來,走到今天,可謂是充滿了坎坷,被打壓,被誣陷,被降職……凡所應有,無所不有!

“陽光千秋萬歲的流淌,追求光明就是信仰”,正在是關鍵時刻的變隊,才讓自已有了今天。

如果當初腦袋不開竅,不變通,拉不開麵子,不變隊,繼續跟著苟仁來,怎麼可能有今天在失敗中的雄起呢?

一想到這些,趙長慶怎麼可能不感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