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武裝派別林立,外國武裝勢力介入,使得也門戰事不可能馬上就能停止下來了,現在看來,其最終演變的方向,取決於沙特聯軍是否派遣地麵部隊進入也門。
沙特介入也門內戰的戰略目的,僅僅是控製曼德海峽,怎麼可能輕易的派出地麵部隊呢?但沙特如果打算維持哈迪政權,則需投入更大的本錢。
問題在於,集結在沙特也門邊境的十五萬聯軍,其戰鬥力,能否迅速戰勝十萬久經沙場的胡塞武裝士兵?
大都知道的一個事實是,沙特聯軍作戰能力低下,不過是“紙老虎”。不過,從政治角度來看,最後的也門結局,一定是聯軍會取得勝利:
因為胡塞武裝在也門大部分地區和周邊國家,缺乏足夠的支持者。雖然伊朗對胡塞武裝有所支持,但不願陷入也門戰場。相反,沙特為首的聯軍卻贏得了若幹個也門省的支持。此外,也門各部族有足夠的經濟原因倒向沙特。也門是一個完全依靠沙特援助生存的國家。
時間到了今天,在贏麵如此清晰的情況下,沙特等國家需要麵對的困難不是戰爭,而是重建國家,這包括在也門各個部族之間實現和解,聯軍撤出以及和伊朗人對話等“艱巨的問題”。
隨著也門戰火持續,必然會造成也門部分地區出現權力真空,這為恐怖組織滋生壯大提供了條件。
所以,從這一角度來說,也門亂局中,最大的受益者是“基地”組織阿拉伯半島分支、“伊斯蘭國”等極端組織。這也是也門局勢越來越複雜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胡塞武裝與政府軍交戰之際,“基地”組織趁機奪取了東南部哈德拉毛省會馬卡拉的大部分地區,襲擊了一所監獄,釋放了包括“基地”組織頭目巴塔爾菲在內的300餘名囚犯。據悉,原先被關押各處的囚犯和社會危險分子大多重獲“自由”,他們將成為恐怖組織的“生力軍”。
此外,由於“伊斯蘭國”武裝在伊拉克等地戰事吃緊,該組織部分成員已陸續進入也門。也門政治分析人士哈桑·瓦萊斯認為,“伊斯蘭國”極端組織企圖趁也門國內的動蕩進一步挑起遜尼派激進分子與胡塞武裝間的教派衝突,來擴大它在也門的影響力。也門戰事尚不會在短時間內結束,“基地”組織與“伊斯蘭國”極端組織恐將繼續在也門坐大。
正是這種錯綜複雜的局麵,所以,現在的也門也成了一塊是非之地,成為基地組織的樂園,武裝分子的集散地。
這也是為什麼誰都不願意到也門去的主要原因,在那裏,殺個人比殺隻雞還方便,而且沒有人會追究。
當然了,有一利就有一弊。
比如阿明這些的護送珠寶的任務,原本二十萬美元就可以搞定的事兒,對方出價二百萬美元都沒有人願意去。
最後吳昊要價格到四百萬美元,而且是先支付,不講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