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喜歡吃什麼,喜歡和什麼樣的人接觸。
如果領導喜歡附庸風雅,那好,你就要在這方麵多下下功夫,練個書法了,繪個花花草草了,你到是不用有多麼深的造詣,但你不能在領導的麵前說外行的話。隻有這樣,才能獲得領導的賞識。
而四麵見光,說白了就是你要處理好方方麵麵的關係。
既然你是領導的秘書,自然是領導圈子裏的人了,而且很有可能是圈子裏的核心人物。
但領導不是孤島,不能房頂開門,灶坑打井。
房頂開門,灶坑打井是當地的一句俗語。
房頂打門,白費力氣,沒什麼用呢?在灶坑裏挖井也是一樣。井水是挖出來喝的。灶坑裏打井會整一井的灶灰啊。
這句話俗語的意思就是,拒人千裏之外,關門過自己日子,不願意與他人交往。
領導可以這樣做,但作為秘書的,你不行,否則,一旦有朝一日,離開了領導,你的好日子也就到頭了。
心眼活絡,說白了,就是要懂事。
南宋名儒張栻說過,朝廷首先選擇懂事的“曉事之臣”,如果隻會辦事而不曉事,將來一定會敗壞朝廷的事業。
想辦事而不曉事的人,勢必會帶來紛擾之患;隻曉事而不會辦事的人,勢必造成廢弛之憂。
所以,領導喜歡用的,是在辦事之臣中尋找曉事之臣,他們心足以曉事,身足以辦事,心與身皆為國所用,效力於領導,這才是真正的人才呀!
想在職場混得好,腦子不能僵,思路不能窄,適當地時候,也要有眼色眼睛亮堂,不但關注是否想幹事、會幹事,而且還要考慮是不是真正地弄懂人情世故,把握住了做人做事的關鍵點。
不懂事,不會來事,就會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敲鑼打不到點子上,甚至有時會好心辦壞事,“碰壁栽跟頭”。
成都武侯祠有一副清代趙藩所書的對聯說:
“能攻心則反側自消,從古知兵非好戰;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後來治蜀要深思。”
對聯說的就是,要能夠正確地估量形勢,因時而動,順勢而為,不要誤判形勢,逆潮流而動。也就是說,在正確時機采取正確行動。否則,錯誤時機采取錯誤行動必然失敗,錯誤時機采取正確行動或正確時機采取錯誤行動也不可能成功。就像一名百米跑運動員那樣,提前起跑或滯後起跑都會失敗。
時機決定成敗,時機決定一切。作為秘書的,必須善於審時度勢,把握時機。什麼時候,麵對的是什麼人,你該怎麼說話行事做決斷,一定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隨機應變,當斷立斷,正確選擇方式方法,千萬不能死腦袋一根筋。不然,就可能搞不對方向,出錯吃虧捅簍子,影響工作質效和個人前途進步。
心眼活絡的根本一點,表現在官場上的,就是成熟老練和靈活變通,也就是官場上通常所說的老油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