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O六三 妥協也是一種手段(2 / 2)

“按著幹部交流的原則,我想提名省政府副秘書長郭成龍同誌,為濱海市長副市長人選;省文化廳的廳長餘仁忠同誌,為濱海市政府秘書長。請常委表決。”在研究到副市級領導的時候,劉伯濤說道。

對方提名郭成龍為副市長有些出乎吳昊的意外,但吳昊還是在表決的時候,舉手同意了。

畢竟在其它主要崗位提名的時候,劉伯濤並沒有提出反對的意見,而且之前,劉與吳昊也溝通過了,所以,吳昊這個時候,也不可能再提反對意見了,何況副市長的位置,對郭成龍來說,隻是平級,而且對吳昊來說,是一個無關大局的職位。

“因為馬大奎市長助理接替王偉市長,主管工業這一塊,所以,我們準備提名濱海城建局局長古秀莉同誌為濱海市市長助理,享受副市級待遇,請常委們表決。”在常委會的最後,吳昊提議到。

雖然沒有人說這位古秀莉是誰,但在座的這些常委,沒有人不知道古秀莉是省委書記小姨子的,隻是沒人挑明而已,所以,吳昊這一提議,常委馬上都把手舉了起來。

古秀莉小小的年齡,今年才三十出頭,到年底才三十二歲,竟然在幾年之內,由一個走出校門不久的大學生,升任為濱海市城建局的局長,如今更是步入市級領導的行列,這正應了那句話,就是:朝裏有人好當官。

說起來,一個人,一生要說很多話,重要的卻隻有那麼幾句;一生要走很多路,重要的卻隻有那麼幾步;一生會認識很多人,重要的卻隻有那麼幾個。

一個人的成功往往在於他們在關鍵的時候走對了一、兩步路,多說對了一兩句話,有一、兩位朝內的人而已。

這樣說,並不是古秀莉是個花瓶,恰恰相反,以古秀莉的能力,當這個城建局的局長,還是綽綽有餘的,就算這個市長助理,也是勝任的。

但是,濱海這麼多的局長、區長的,能力比古秀莉強的,或者說,與她相當的,還是大有人在的,而且隨意的拉出一位來,資曆一定要比她高。

但為什麼別人不能上位呢?何況在一些人的眼裏,古秀莉還隻是一個黃毛丫頭,卻官運亨通,在短短的幾年功夫,就已經位列市級領導的行列呢?這當然是借了胡洲的光了。

這是心知肚明的事兒。

常委會結束的時候,已經到了下午一點鍾了。

吳昊隨著常委們往機關食堂走去,正好碰到剛吃完飯、從食堂外往走的郭成龍。

說起來,這個郭成龍還真的有點意思。

其它的就餐人員,一看常委們走過來,早就提前一個彎道——溜了。

畢竟這麼多的大領導,和誰打招呼,不和誰打招呼;和誰態度親近了,和誰態度有點疏遠了,都是一件十分難已掌握的事兒,何況這些大神們,沒有一個是好惹的,萬一有一句話沒說明白,得罪了誰,那可真的是吃不了兜著走了。

這就叫惹不起,還躲不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