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六三 打死也不說(2 / 2)

如果有下級的領導來迎接,作為秘書的,一定要提前與下麵的這些官員們通個氣,安排妥當了。比較重要的場合,一般的時候,趙長慶頭一、兩天,都會自己帶著車,把下屬叫上,沿著領導要走的路線,過一遍的,哪段路有坑包,需要慢行,都要和司機交待清楚。

對於迎接的下屬,一定要讓他們記住了,領導的車到之前,要找好自己的位置。千萬不要小看了這件事兒,你想想呀,領導下車時,車外有人迎接,領導到迎接者之間的距離,一定要恰到好處。一般的情況是,領導下車後,僅僅向前一步最多兩步,就能和對方握住手,是最好的距離。相反,如果領導還沒有下車,對方就已經迎了上來,也不好。那會讓領導手忙腳亂,不夠從容,有失儀態。所以,趙長慶在這個時候,都會親自給下麵的領導指定好大概的位置。

還有,作為秘書長的趙長慶,還承擔著領導的耳目作用。

這也就是自己總結出來的耳明腿快。

就說吳昊吧,雖然貴為書記,但他首先也是人,而且是一個人,隻不過身居高位而已。

有一句古詩說的好,“高處不勝寒”。身處高位的領導,有很多消息,你是聽不到的,因為你所接觸的人,就那麼幾個,而那麼幾個人,都想讓領導聽到自己想讓他聽的聲音,卻阻止他聽到自己不想讓他聽到的聲音。

這是沒有辦法的事兒,就算你下到了基層,可也不一定能聽到基層真正的意見的,很多時候,這些基層的人員,都是被安排好的“托”。

當然了,真正幹事兒的領導,又必須聽到各種聲音,尤其是他希望聽到的聲音。這種聲音從何而來?通常情況下,領導都會有自己特殊的消息來源,趙長慶會有意安排一些人,專門去聽各種各樣的聲音,以便及時向領導彙報。所以,趙長慶還承擔了吳昊眼睛的職能。

正是因為這種情況,趙長慶有一個習慣,那就是絕對不能聽到風便是雨,不這什麼事兒,都有自己的判斷力,有自己的智慧。

不管什麼時候,每聽到一件事,第一個反應,不是急著彙報,則是要去印證是真是假,要去調查,利用各種方法落實,還要明白什麼事該說什麼事不該說。如果領導問起,就得有問必答,該知道的全都知道。

還有一點,就是應該看到的,你必需看到。比如一些對領導不利的事兒,不能看著領導吃虧;而不應該看到的,你是絕對不能看的。比如領導與異性的關係,你就得當一個睜眼瞎,就算你真的看到了什麼,打死也不能說出去的。

趙長慶在這方麵做得非常到位,這也是吳昊舍不得他的一個原因。隻是沒有機會把他從政府那邊調過來。

現在有了這樣的機會,而且還是徐長春親口提出來的,吳昊何樂而不為呢?當然願意接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