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O八 書記的平衡(2 / 2)

其實,吳昊在開這次常委會之前,還是給江洪申打了個電話,征求一下他的意見。

江告訴他,這個劉伯濤對濱海市長的位置,勢在必得,但還是同意吳昊上報自己的人選,江答應吳昊,會和組織部門打招呼,盡力與濱海統一人選。

在常委會召開的第二天一上班,吳昊就讓組織部門,按著組織程序,把濱海常委會決定的人選,上報給省委。

吳昊是第二天中午接到省委通知的,讓他明天上午十點,準時參加省委常委會。

第一次以常委的名義參加這種會議,吳昊還是精心的準備了一番,第二天上班安排一下工作之後,就趕往省城。

這一次常委會,一是吳昊代表濱海市委向常委們彙報論壇和“海洽會”情況;二是研究相關崗位的人事安排。

其實,第一個議題,就算吳昊不彙報,大家都知道得差不多了。而常委們最關心的,是第二個議題,具體的說,就是誰能上位濱海市長。

因為之前郭成龍被否決,所以,讓第二個議題更別的敏感。

這一次組織部門一共提出兩個人選,一個是省長助理徐長春。徐長春比趙本水大三歲,現在還兼職省發改委的主任。算是一名資曆比較老的領導了,曾經在省城當過副市長。

而第二個人選,就是由濱海提出來的趙本水。從資曆上來看,本水顯然不如徐長春。但本水的優勢是從基層一步一步上來的,從副鄉長,副縣長,副書記,到新區主任,新區書記,市委常委(正廳級)。

要說水平,兩個人還真的不相上下。徐更適合掌握大局,而趙本水更注重實幹。

其實,在市長的人選上,胡洲之所以沒有顯示自己的強勢,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考慮到權力的平衡。吳昊的上位,是胡洲一手安排的。而國務工作領導的意見,胡洲更多的是拉大旗做虎皮。

如果在市長的人選上,在如此的高調強勢,一定會引起劉伯濤警惕和強力反彈的。這種局麵,上麵的領導也不喜歡看到。

當然了,如果對方沒有合適的人選,如第一次那樣,選一個半瓶子水的,胡洲不會客氣的。

劉伯濤正是意識到這一點,所以,才把徐長春推為人選。

“組織部門已經就兩位人選的情況進行了介紹。這兩位人選,都十分的優秀,我這個作為書記的,一時間也拿不定主意了,那我們還是按著老辦法,來表決吧。”胡洲說道。

聽他這麼一說,吳昊意識到,這一次趙本水有點玄。

單從資曆上,各有優劣,但在人脈方麵,趙本水這個地方上來的幹部,肯定不如這位長期在上層擔任要職的徐長春了。

尤其是發改委還是一個權力部門,這算在座的這些常委,都是它的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