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四六 把控濱海(2 / 2)

王可萬從鄉黨委書記晉升到副而縣長的時候,任長江已經任地區的行署專員了,在地改市之後的第二年,也就是任長江從第一任市長退下來之前,把王可萬扶正,成為縣長,那一年,王可萬才三十七、八歲。

華夏的官場,講究的是圈子。

任長江退到二線之後,王可萬的仕途之路,從原來的火箭式幹部,變成了牛車式幹部,畢竟任當勢的時候,不可能不得罪一些人,也壓製了一批人,隨著任的退出,被壓製的這批人如蟄伏的北極熊一般,慢慢的複蘇。

華夏自古就有一朝君子一朝臣的說法,自然,之前大受任長江重視的王可萬,成為第一個被報複的對象了。

所以,在縣長幹滿之後,人大選舉的時候,他還是不出意外的落選了。

王可萬也是要臉的人,在換屆選舉的時候,直接選下來,對方也有點忒狠了點,所以,縣裏沒法呆下去了。

好在任長江雖然人是退下來的,在省裏還有一些關係,所以,在他的操作之下,把王可萬從縣裏調出來,調離原來的地級市,調入濱海。

雖然濱海沒有什麼靠山,但總比有對立麵好得多。先在農牧局,任了幾年的副局長,然後慢慢的從農牧局轉到區裏任副區長。

因為沒有對立麵,王右萬又善於經營關係,因為從開始進入官場,他就知道,朝內有人能做官的道理,所以,在苟仁來到濱海的時候,他以為自己的春天又要一次到來了呢,所以不假思索的傍上了這條線,隻是讓他沒有想到,這個苟仁來不爭氣,還沒等把手下安排一番呢,就下了台。

苟仁來之後是王金龍,這一次王可萬慎重多子,並沒有急於站隊,這反而還成全了他,在兩方勢力爭奪區長的時候,讓他撿了一個漏兒,上位區長了。

吳昊上位副市長的時候,說心裏話,當時王可萬並不怎麼看好他,因為吳昊與自己當年,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年輕,有能力,肯吃苦,腦袋聰明,但他與自己同樣有著一大隱患,那就是深得江洪申等領導的喜歡和器重。

也正是這個原因,所以王可萬才沒有貿然的靠過去,他怕吳昊走自己的老路,江洪申等這一批對吳昊器重的領導一離開濱海,仕途之路就到了頭,王可萬怕自己受到牽連。

當然,在沒有靠近吳昊的同時,他也沒有靠近王金龍,這反而還讓自己成了最大的受益人。

隻是讓王可萬沒有想到的是,這個吳昊,還真的不是一般的人物,比自己當年要高明得多,江洪申在離開濱海之前,就已經把吳昊扶上市長的位置了。

當然了,這還不是最關鍵的,最關鍵的是,這個吳昊,比自己當年最強的一點,就是,這麼小的年齡,這麼淺的資曆,竟然輕而易舉的把控了整個濱海。

這個本事,就算是現在,自己也趕不上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