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查,他是公仆;一查,原來他更喜歡女仆。
不查,是人民的兒子;一查,是人民的罪犯。
不查,亞非拉投來若幹選票;一查,全都是納稅人血汗銀子買的。
不查,領導個個都是博士;一查,學習期間都在日理萬雞,根本就沒時間聽課。
不查,都是領導的腦子,一查,全是秘書的稿子。
雖然這些順口溜有些尖銳,但細想起來,還是很有道理的。
既然都一樣,而且很有可能,宋寧走之後,來一個還不如他的呢,所以,吳昊並沒有窮追猛打,還是給對方留下了一條活路來。
幾乎與鄭全被省紀委雙規的同時,濱海紀委網上的第二次回複——《多行不義必自斃》的帖子,貼了出來。
這一次文字比第一次的要多,主要是解釋一下,為什麼網上風波這麼長時間,紀委等相關部門才出手,主要是要進行秘密的調查與取證。
在帖子裏,特別強調紀委是一個嚴謹的工作機構,不能出現一絲的紕漏,一旦立案,一定會是鐵案,所以,還請廣大關心濱海的網民們理解。
同時,在回複裏,也解釋了為什麼這一次鄭全由省紀委直接雙規,因為與鄭全一起雙規的,還有六位省裏高官。
這個第二次的回複,基本上把網上的這場風波,給澆滅了。
一波已平,讓大家沒有想到的是,另外一波又湧了起來:
對於網上出現的那些經過剪輯的有關濱海市委書記,在黨校開班儀式上的講話,那些對鄭全不切實際的過高評價,那些當麵被省紀委打臉的情節,吃瓜的網民,揪住不放,懷疑兩個人之間是不是有利益輸送關係,這位宋書記是不是鄭全的背後保護傘,在這起震驚華夏的大案中,宋寧得到了多少的好處。
更有的帖子,對於鄭全被省紀委雙規,說成是宋寧的丟卒保車,說這起案子,真主的主犯,就是濱海市委書記宋寧,否則,他怎麼可能在那麼嚴肅的會議上,對鄭全,也就是開創了華夏這個級別貪腐記錄的犯人,這麼不顧原則的保護呢?所以,要求更高一級的紀委機關,對宋寧采取措施。
這個帖子一出來,猶如平靜的湖麵上,扔下一塊石頭。瞬間把網上的那些吃瓜網民的炮火,引向了宋寧,甚至是濱海市委市政府。
一看到苗頭不對,紀委的第三次回複,緊跟著就出來了:
在第三次回複中,簡單的把宋寧到濱海工作的時間,以及之前的簡曆,全都刊登了出來,目的是想說明,宋寧與鄭全沒有太深的關係,鄭全事件,是發生在王金龍和苟仁來當市長期間。
對於這番解釋,網民還是不太買帳,有人把鄭全在高新園區的些年的工作情況也全都翻了出來,差不多在高新園區主政了近十年,隻是引進了不到五千萬的投資,這算宋寧之前與鄭全沒有什麼交集,但作為市委書記,他是根據什麼說的,鄭全對高新園區發現有貢獻呢?這個貢獻給了誰?是誰受了益?希望宋寧書記能夠出來走兩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