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因為看到這些資料,吳昊對這個鄭全,更有想法了。
“看來這個鄭全還真是一個老油條了,如於鳳梅所說的,根本就不是個做實事兒的人,把精力都用在了歪門邪道上了。把高新園區建成這個樣子,還能把省裏的牌子拿下來,看來省裏的那些部門也是他媽的拿了好處就幹事,根本就沒有到現場調查。
既然已經了解到這些情況了,吳昊不可能坐視不管的,於是決定,帶著相關人馬,到高新園區走一趟,實際調查一番,看看問題究竟出在了那裏。
在挑選陪同人員的時候,吳昊特意點了新近調到紀委一處任處長的於鳳梅的將,作為紀委的代表,進入調研小組。
因為這一次調研是有目的的,所以,整個調研小組有近十五、六人,幾乎涵蓋了濱海所有的權力部門,包括公檢法。
當鄭全看到這個調研小組名單的時候,心裏可就淡定不下來了。
這是吳昊當市長以後,第一次到高新園區調研的。
這一行人一走進園區,吳昊心裏的火,可就有點攏不住了。
除了一個氣勢的拱門之外,根本就看不出來有什麼生機:到處都是正在建設的半吊子工程,有不少工程顯然已經停工很長時間了,爛尾樓矗立在高新園區的空地上,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淒涼。
吳昊心裏慶幸自己在上任之初就到高新園區來實地考察了一番,若是僅憑著以前頭腦中對高新園區的諸多好印象,以及以前上報的那些虛誇資料,隻怕以後對高新園區做出來的一些決定,必將出現嚴重的失誤。
就在看到眼前景象的一刹那,吳昊似乎明白了,為什麼華夏的那些高層領導,沒事的時候,不與相關部門打招呼,私下裏到下麵各處逛逛、瞧一瞧的原因了:因為即便是心裏明知道自己看到的,聽到的,說不定就是當地政府安排好的場景,可隻要有機會,他們都希望自己能傾聽真正的民聲。
說起來,在過去當皇帝的,沒有人不希望自己的江山永存,即便是太上皇也是一樣,江山永固才可以保住榮華富貴,真混到了一定級別的高位,所有的待遇都是國家供給,國家發展的好,高層的一些人才能生活的更加安心。
有一個現實的問題就是,底下的民情和民聲,並不是這些高高在上的這個大人物隨便能聽到、看到的。
吳昊作為濱海市的市長,想要到底下調研,還要提前讓辦公室的人準備相關事宜。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兒,是一種常規,也是積習已久的陋習。
現在的華夏官場,領導隻要一出辦公室的大門,那是有講究的,一定要有領導的派頭,到下麵檢查工作,無不提前通知,到了一定級別,還有警車開道,真到了現場,看到的都是一些準備好的東西,去跟不去其實沒什麼差別,勞民傷財倒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