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八九 貪戀權力
這句話,看似簡單,其實裏麵包涵著巨大的利益動力,正是因為這種利益動力,不僅是當官的子弟,連跟班、司機、情之人,也有了升官發財的機會。
如果不是因為貪戀權力,以周大明的性格,已經扔下五十奔六十的人了,不會放低了身段拜訪吳昊的。
因為他看出來了,如果自已在如從前那樣過度的依賴王金龍,換屆的時候,是沒有人替自已說話的。那自已在幹一屆副市級,可真的成了一席黃粱夢了。
沒人替自已說話,不可能被推薦到政協的,那樣一來,自已這麼多年來權力的光環就會失去了,目前自已、包括家族所擁有的一切,就有可以慢慢的消失了。
這是周大明目前所不能接受的。
說起來,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以後,華廈社會出現了不公平問題。社會不公平的主要表現是,對改革成本的承擔和對改革的收益分享不對稱。獲益最大的是各級掌權者及其親屬和朋友,收益較小的是工人和農民和中下層職員。而對改革的成本的付出,工農和中下層職員比官員大得多。產生不公平的原因很多,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市場交易不公平。交易不公平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公權力參與交易。
如果從開始,自已就從來沒有享受過這種權力帶來的收益,可能周大明也就認命了,但既然已經嚐到了甜頭,再給剝奪,周大明怎麼可能老老實實的接受呢?怎麼著也得掙紮一下吧。
如今的現實是,隻要手中有了權力,就算你不想,那些收益也會主動的找上門來的。
不可否認改革開放給華廈帶來了高速的發展,但腐敗橫行和貧富兩極嚴重分化的惡果,已經顯示了出來。而正本清源那不是自已這個階層領導所能費心的問題。能做到不囂張的接受,就已經算是不錯的了。
就算是這樣,不囂張,與自已有關係的弟弟和兒子,包括一些直係的親屬,也都成了一些想接近自已的權力中心的通道。
對這些親屬來講,他們就成了一種極為寶貴重要資源。外麵的那些人,有了周大明這些親戚的幫助,就有了貸款,就有了訂單,就有了地皮。
原因就是,這些直係親屬最接近權力了。
隻要他們親自出馬,經商的,很快就成了億萬富翁。商人們有這些人參加他們的商業活動,也會日進鬥金。
經濟權力部門在權錢交易中獲得了實惠,黨政權力部門也不能“守著大餅挨餓”,官員任免權也隨之進入了市場,成為高度壟斷性的“商品”,賣官鬻爵頻頻發生。
對於如周小明這樣的親人來說,不需要花錢買官,人家會送給他官帽子。今天我送給他官帽子,明天他父兄會給我更大的官帽子。
上一次王金龍提名周小明為局長就是一個簡單的例子。
明明知道周小明什麼也不是,但還要提名,其目的,無非是想讓周大明在關鍵的時刻,支持自已。對王金龍來說,這無疑是一種風險最小,收益最大的買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