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況對方一在要求見一麵呢?
作為領導,與下屬見個麵,吃頓飯,可以說是在普通不過的一件小事兒。可在官場,對這下屬來說,情況完全不同,很可能就會成為一件天大的事,甚至是一件可以炫耀一生的大事兒。
這就是知微見著嘛。
《韓非子?說林上》有“聖人見微以知萌,見端以知末,故見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之語,更多的時候,這話,恐怕不是聖人在用,而是凡人在用,隻是借了聖人這口罷了。
說起來,小人之心,並不一定度君子之腹,君子之心,也並不一定度小人之腹,更多的時候,恐怕還是凡人之心,度凡人之腹。
如果說,見個麵吃個飯,對下屬來說,是個機會,那吳昊更願意把這種機會給自己熟悉的人,給這些同學。
雖然袁素華想像中珠寶商行豪華如皇宮,但她還是被驚呆住了:
看著標價上麵的天文數字,動輒就是千萬,那塊鎮店之寶,更是超過了億,達到了一億五千萬。
“怪不得於淼有一種從骨子裏散發出來的儒雅和大氣。拎著水桶刷車和站在這裏小手一背,就算是什麼也不買,那種熏陶,怎麼可能一樣呢?眼界決定境界,格局決定結局。一個人的心有多寬,她的舞台就有多大;一個人的格局有多大,她的心就能有多寬!這話說得真的太對了。”
袁素華的心裏更多了幾分堅定。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一家庭婦女買了件衣服,習慣性地跟鄰居顯擺,卻發現同樣的衣服鄰居比她少花了五十元錢,於是她耿耿於懷數天。這人的格局就五十元錢了。因為她的眼界隻是自己的鄰居。
說是有一個乞丐,整天在街上乞討,對路上衣著光鮮的人毫無感覺,卻嫉妒比自己乞討得多的乞丐,這人估計一直就是個乞丐了。
三個工人在工地砌牆,有人問他們在幹嘛?第一個人沒好氣說:砌牆,你沒看到嗎?語氣中充滿了不耐煩;而第二個人笑笑說道:我們在蓋一幢高樓;第三個人笑容滿麵:我們正在建一座新城市……
十年過後,第一個人仍在砌牆,第二個人成了工程師,而第三個人,是前兩個人的老板。
這絕對不是故事,更是人生的哲理。
“來,小北光,阿姨把這個給寶寶戴上,喜歡嗎?”就在袁素華陷入遐想之中的時候,於淼正把一件晶瑩剔透的用翡翠雕刻而成的長壽鎖掛在兒子的脖子上。
剛才自己牽著兒子的小胖手,還真的看了一眼這個特別招人喜歡的東西,小家夥隔著玻璃伸手夠了一下,袁素華心裏還真的想過,如果這件翡翠掛在兒子的白嫩的脖子上……
但一看價格,還是趕緊把兒子拉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