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六O 在遇陳秀英(1 / 2)

第一三六O 在遇陳秀英

濱海是省內及這一地區最好的沿海城市了,環境好,外企多,工商業相對發達,所以,

一般的濱海學生,大學畢業後都喜歡留在家係工作。

濱海市區內工作的同學還真的不少,足有二、三十名,隻是以前並沒有聯係過,所以,吳昊多數都不是太熟悉。

不熟悉有兩個原因:

一是,吳昊回來的比較晚,更多的時間是在部隊度過的,從部隊回來之後,一頭進到百家鄉,那時候,別說他不知道濱海有這麼多的同學,就算是知道,怕是也沒有人願意和他這個鄉下小幹部接觸;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吳昊是從基層上來的,上來的時間比較短,他的這些高中同學,一般的在政府部門工作都超過了十年。

十年的時間,濱海公務員,怎麼可能想得到,吳昊這個從部隊回來的轉業幹部,隻是這幾年的時間,就爬到市級領導的高位呢?所以很多人並未留意。

當對上號之後,這位新任濱海常務副市長,就是自己在高中時的同學吳昊時,在想聯係,或者巴結,已經晚了。

因為這個時候,雙方已經不在同一條起跑線上了。

說起來,吳昊高中時也算是學霸一枚了,關鍵不隻是學習,可以說各方麵都十分的優秀,但那時大家最多的是敬仰。

家住市內的同學,從心裏並不待見他,包括吳昊的表姐陳秀英,當年在學校看到他,從來話都不說一句的。

原因是他是一個沒有見過世麵的農村學生。

他們所就讀的高中,是濱海三大重點高中之一。

家住濱海的,不用住校,而如吳昊家在農村的同學,全都得要住在學校裏麵。雖然學校的條件並不算太好,一個寢室有八名學生,上下鋪的那種,但對於農村上來的學生來說,已經很不錯了。

吳昊之所以當時報了軍校,一個是自己真的喜歡當兵,還有一個原因,他從來沒有說過,就是想減輕一點家裏的負擔。

雖然在村裏,老爸算得上頭麵人物,但和城裏的家庭相比,供一個大學生,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兒。但軍校就不同了,什麼都不用家裏拿,包括衣服,而且每月還有一定的津貼(隻是後來這些津貼,全都貢獻給了鐵道部了)。

其實,上一次的高中同學聚會,吳昊有意的沒想參加。

這一次如果不是要陪著江雅傑,他也不會參加的。

相對來說,他更喜歡中學的同學聚會。

中學是在縣城,縣城的同學相對於濱海的同學來講,不是那麼勢利。

高中的同學,在濱海市委及政府工作的,不是太多,到是在下麵區裏的,四區裏的不少。

所以,吳昊還真不知道。

馬大奎在電話說,來參加同學聚會的一共二十八名,說起來,這已經不錯了,在下麵縣裏的也有五、六名,隻有離著太遠,一時間難以趕過來。

吳昊陪著江雅傑過來的時候,已經是晚上六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