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六一 鬥智鬥勇(2 / 2)

最後一種容易殺的人是,心理痛苦。心理痛苦的概念, 是指一種由心理需要受阻或沒有實現引起的被羞辱、內疚、憤怒、孤獨以及絕望等精神痛苦的狀態。當這種精神痛苦的程度超過個體所能承受的最大限度, 個體會將自殺視為終止這種不可承受的意識流動的唯一方法, 從而發生自殺行為。一些專家認為,心理痛苦是引發自殺的直接原因, 而其他因素, 如抑鬱與絕望, 隻有與心理痛苦相聯係才與自殺相關。顧蘭心裏才不痛苦呢,否則老公剛走還不到一天,她就進了孫發得的房,上了他的那張足以睡下兩個人的大床。而且吳昊從視頻中已經看出來了,這個女人不但一點的不痛苦,反而快樂無邊起來。

正是因為看透了顧蘭這幾點,吳昊他才認準了顧蘭不會自殺,隻是以自殺相威脅,逼迫吳昊答應她的那些無理要求。

而讓她沒有想到的是,吳昊油鹽不進,根本就不理跳樓這個茬。

吳昊之所以最後答應了顧蘭的工作要求,把她安排到城管局,當上一名合同製工作人員,那是因為顧蘭另外的兩大特點:一個就是臉皮足夠厚。就算視頻中真憑實據的記錄下自己劈腿事實,她也沒有因此而有多麼的不好意思,還在獅子大開口,千方百計的為自己的私利力爭、奮鬥著,一般女人如果處在這種尷尬的位置上,早就找個地縫兒鑽進去了;而她的第二個特點,就是足夠的聰明,知道什麼時候應該滾刀,什麼時候應該服軟,而不是一味的盲幹。

這兩點特征,太適合城管工作了。

當吳昊帶著這三個人重新回到大會議室,宣布事件按著縣政府的意見圓滿解決的時候,白鐵還是內心受到不小的衝擊。

說心裏話,對於自己的這位好友,這麼快的超過自己,當上副縣長,進了常委,而且大有一飛衝天之勢,他從內心有著稍稍的不服。白鐵知道吳昊與江市長的關係,知道玲瓏叫他哥,下意識裏,白鐵認為吳昊升的得這快,完全是“借光”。

與閻慶家屬開始談判的時候,其實政府做了三套預案,第一套就底線,就是吳昊與對方達成協議的這一套,第二套預案是在這套底線的基礎上,政府以補助的形式,多給閻家十萬塊錢。第三套預案是在二套的基礎上,答應顧蘭以正式編進公安局。

而吳昊不到半個小時,就把事情解決,而且是按著第一套預案——最低檔,底線解決的,別說是白鐵了,趙本水也沒有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