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O章 門當戶對(2 / 2)

如果說戀愛是兩個人的事情,那麼,婚姻就絕對不僅僅是兩個人的事情,它還是兩個家庭的事情。家庭氛圍、生活方式、文化氛圍等等都是一個家族一代一代沿襲下來的,有著一定的延續性和繼承性。及時周圍環境有所變化,這種所謂的家庭背景也是相對固定的,不會輕易改變的。現在有很多“富二代”和灰姑娘、鳳凰男聯姻富貴女的故事,但是這中間,即使有什麼幸福可言,也是打過折扣的,備受質疑的。畢竟,隻有兩個家庭有相近的生活習慣,對現實事物的看法相近,才能在生活中找到共同語言,才談得上所謂的生活快樂,才能保持彼此欣賞與容忍諒解,才能保持婚姻的持久生命力。

現在,對於文化修養的評定,大部分還是通過學曆來體現的。雖然,學曆的確不能拿來說明問題,低學曆有高素質的人,高學曆也有低素質的人。但是,一個人是否接受過高等教育,是否具有相對較高的學曆,會使一個人對事物的認識有不同的高度,認識的全麵性也會有所不同,這直接造成了對待生活態度的不同。比如,“煤老板”迎娶“大學生”,拋開經濟互補,各取所需的因素,從某種程度上而言,“煤老板”看問題肯定更多的是從經濟上來分析歸納,而“大學生”則會從文化的角度來對待。可以說,文化水平的高低決定了兩個人共同愛好的多寡,也許相處一個月,話題還能拿來講講,甚至一年,大家還有相對多的東西彼此分享,但是十年呢,一輩子呢,這的確是一個挑戰性的話題。

有經濟學家說,經濟決定一切。放到婚姻裏,這絕對有誇大的嫌疑,但是也並非沒有道理。因為,馬克思說過,物質決定意識。試想一下,如果男女雙方都有同樣的經濟水平,雙方就能夠平等的看待彼此,進而共同努力,營造屬於自己的溫馨港灣。

基本來講,在二十到三十這個年齡段,家庭經濟基礎都是由父輩決定的,而我們能看到的則是個人發展潛力,以及對方當前的薪資水平。可以說,經濟差距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社交圈以及興趣愛好的差異。舉一個例子,一個男生喜歡上一個富家千金,雖然自己父母也都是幹部,但是消費層次是有差別的。比如,他出門打的,逛阿迪、NIKE,喜歡籃球、KTV、電腦遊戲,朋友都是普通的中產階級,而女孩則是奧迪接送,逛的是巴黎春天或去香港購物,她的朋友都是富家子弟,玩的是高爾夫,開的是奔馳。最後倆人隻能不歡而散。

這樣分析來看,兩個人在一起,有相近的家庭背景、文化修養和經濟基礎還是很重要的。隻有如此,兩個人才能有真正的共同語言,兩個人在一起,也不會因為一個人的相對強勢而導致另一個人的心理不舒服,及時發生口角,也不會因為這些方麵的差距而相互攻擊,而且二人處理危機的合力也會很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