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隱秘的金光一閃而過,這護體法器都難以稍攖其鋒的巨劍,竟在接觸到李牧的肌膚後,再難寸進。
趁此空隙,李牧借勢向後飛去,身形十分“狼狽”的落到擂台之上。在地上翻滾幾圈之後,才勉強的站立了起來。
劉先遠絲毫不給他喘息的機會,再次揮動巨劍,朝著李牧攻了過來。
李牧麵色微變,手中赤火棍揚起,主動迎向那巨大的飛劍。
他的心中多有驚歎,劉先遠劍中的威力到還在他的意料之中,甚至比他想象的還要低上一點。但是劉先遠對於飛劍的控製實在是精妙之極,盡可以如此輕描淡寫的操縱飛劍進行攻擊。
他才化凡期就有此等禦劍賦,日後築基又將有何等造詣?
更何況禦劍對於劍修的消耗極大,似劉先遠這般禦劍如此長的時間還沒有見絲毫氣弱的,已經可見其對於飛劍的契合和控製,達到了何等令人讚歎的地步。
對飛劍“如臂指使”,這四個字用在劉先遠身上一點都不為過。而且誰又能想象他的飛劍如此巨大,卻又如此靈活?
但是此時,看見那直飛過來的巨劍,李牧臉上卻露出了幾分輕鬆之色。
劉先遠的禦劍之術固然強悍,但是這短短時間內的交鋒下來,卻給他一種缺少變化的感覺——劉先遠大比前遲到,並且在整個大比中沒有取到任何的實力。以他的實力來,本不可能如此不堪,那麼對此就隻有一個解釋了。
劉先遠的禦劍之術,便是在那宗門大比中,在那十萬大山中掌握的!
他才掌握禦劍之術不過數日時間,所以他還沒有係統給的學習過任何一門禦劍功法,才會導致他的劍術沒有變化,顯得比較死板。
這可以是劉先遠的禦劍之術唯一的弱點,也是其最大的弱點。同時,這也是李牧的機會所在。
在戰鬥中尋找突破機會,本就是妖修者的本能之一。李牧修行擬妖轉體術以來,戰鬥意識越來越出眾,即使是在這樣緊張的對敵中,他也已經能夠慢慢的學會分析戰局,並且製定出最適合自己的戰術,從而掌握戰局的主動。
巨劍威勢凜凜,再次飛來,李牧輕輕一笑,身體躍起數丈之高,一棍砸下。
拚持久性、拚力量?他怎麼會畏懼任何人?
巨劍上的藍色火焰之作用,似乎在於控製巨劍的飛行,卻不能脫離巨劍而出。雖然將巨劍襯得威勢煊赫,但實際作用,卻不顯於外。
李牧的赤火棍則顯得漆黑而又醜陋,其內還遺存著的幾道琉璃清玉火也被永遠的封存在了裏麵,不能再次將之放出對敵。
相比之下,以手指禦劍的劉先遠盡顯劍仙風範,而手握赤火棍的李牧則顯得失色不少。觀戰者看著這台上二人的對比,都是不覺搖頭。
在絕大數人看來,此時李牧已經完全被飛劍壓製得隻有還手之力。如此狼狽的他落敗,已經隻是時間問題。
飛劍之強,便在於其鋒銳無比的劍鋒與奇快無比的度。李牧以化凡修為的反應,能夠堅持住這般長的時間已屬不易,但他必不可能一直保持這樣的狀態。
當他的行動出現遲緩之時,便是他落敗之期!
巨劍猶如蜻蜓點水般,與李牧的赤火棍相交,隨即便一轉之後,攻向李牧的身側。
李牧的身體在空中極為靈活的往上一動,避開巨劍的攻擊。
台下眾人雙眼一直,當即便有人驚呼出來:“禦氣之術!”
李牧剛才的動作,分明就是直接踩著空氣上升了數尺的距離,怎麼也不像是任何身法能夠做到的。
唯一能夠解釋這個異常情況的,便是築基期修士才能掌握的身法:禦氣之術!
而且在見識過劉先遠的禦劍術後,眾弟子對於李牧突然用出禦氣之術,也有了幾分心理準備。早前便有人猜測,這一下李牧毫無掩飾的用出,當即便有人直接喊出。
台下一片鼓噪議論之聲,絲毫不能影響台上的兩人,劉先遠依舊閉著眼睛,神態間沒有絲毫的變化。
那巨劍在空中微微一轉之後,便再次向著身體已經完全靜止在半空中的李牧飛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