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玉年華的告別演唱會在萬眾矚目中落下帷幕,然後她們的第二張專輯也在這時候趁勢推出,一推出就火爆不已,三天之內下載量達到百萬以上,同時實體專輯也賣出了十萬份以上,因為好多歌迷都想珍藏一份專輯,留作自己日後回憶的載體。
就像報紙音樂之家上說的那樣:碧玉年華用她們幹淨的天籟之音成了樂壇的一股清流,在她們或歡快或憂傷的歌曲裏讓人忘記了現實的一切苦惱,給了我們難得的一點自我空間。
在碧玉年華舉辦巡回演唱會的時候,初戀這件小事終於在電影院上映了。
電影上映的日期選在了七夕情人節,主打的標簽又是史上最甜蜜的愛情,再加上上映前鋪天蓋地的宣傳,所以電影剛上映就吸引了很多人去看,電影院排得場次幾乎全都是座無虛席。
然後電影上映一天以後,豆瓣評分高達八點五分,要知道在豆瓣這種文青集合之地,一部電影的得分在七分以上那就不錯了,而初戀這件小事的八點五分雖說有電影剛剛上市評分人還比較少的原因,但另一方麵無疑也證明了電影的高品質。
高品質的電影往往會引得大家自願甘當水軍,也就是俗稱的自來水,他們會在朋友圈、在微博上進行廣而宣傳,而她們的宣傳又會吸引更多的人去電影院看,然後後者再往外宣傳,最終電影的影響力就會越來越大,票房也會跟著越來越高。
初戀這件小事的電影可謂是國產青春片的清流啊,在以往,所有的青春電影似乎都擺脫不了這些套路:第一有情人終不成眷屬,誰讓他們在不能早戀的年紀早戀了啊,你們會分手難道不是注定的嗎?除了這一點,青春愛情電影往往還有第二個共性,那就是男女之間一定要存在一方是不務正業的小混混,而另一方就定然是品學兼優的乖寶寶,然後這樣他們的分手不就成了理所當然了嗎,另一方麵這樣的兩人出現墮胎、車禍不也是很正常的了嗎?
反正結果就是早戀都是不得人心的,分手是必然的,墮胎死人也是青春的一種回憶,真不知道大家是怎麼在這種青春中長大的?
而初戀這件小事卻是反其道而行之,講述的就是一段純純的愛情,一個從小長得又瘦小又黑還帶著牙套的醜妹子喜歡上陽光帥氣優秀的學長,然後為了讓自己配得上學長,她不斷努力,不斷進步,同時也不斷成長,隨著時間的推移,醜小鴨變得越來越優秀,歲月的推移也褪去了她原本醜陋的外貌,她開始漸漸蛻變成白天鵝。
好吧,所有電影都要有曲折,明明是一個互相暗戀互有好感的一對,結果兩人卻在種種原因之下,愣是用了五年時間都不知道,然後成功引來了情敵,學長的好基友也喜歡上了女主,好基友更是對學長說兩人不能喜歡上同一個女孩,如果真的發生了,那他們為了友誼就要同時放棄喜歡的女孩!
這樣的提議真好,沒有愛情還有友誼啊!所以在女主曆經多年蛻變終於在自己最好的年紀最優秀的時候向男主表白了,但男主竟然拒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