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8年3月
在張家父子投奔劉邦還不到一月的時候,劉邦做出了一個決定:投奔吳中項梁。
項氏一族是楚國最大的貴族,項梁在吳中起兵後自立為武信君,並擁立楚懷王熊槐之孫熊心為楚懷王,以從民望。此舉一出,許多楚國人紛紛響應,因此項家的兵力很快達便到了近萬人,遠非劉邦現在的勢力可比。
軍令如山,兵士們很快開始拔營,我與阿瑞身為女流無事可做,因此便去陪劉夫人收拾衣物。
“雪兒姑娘,你家鄉是在哪裏?”劉夫人突然問。
家鄉麼?我想了想,苦笑道:“怎麼說呢,非要說的話,應該是大梁吧。可我如今一次都未回去過,家鄉姑且就定在新鄭好了。”
“如此說來你並非韓國人?”劉夫人有些驚奇,“我見張先生與張公子對你頗照顧,心想即便不是父女和兄妹,也應是遠方的親戚家人,卻沒想到你竟是魏國人。”
“我父親是魏國人,母親是韓國人。”我幫她把衣物疊好放進包袱,淡淡的說:“所以也算是半個韓國人了。”
“這樣……”她若有所思道:“那你母親與張家定頗有些淵源。”
“可以這樣說。”我將包好的包袱遞給她,問:“這包袱已經收拾好,夫人還有沒有需要我幫忙的?”
“沒了。”她衝我笑笑,突然褪下腕上的鐲子塞到我手裏,見我一臉震驚,她笑道:“我看得出來你身份不一般,將來身份比我尊貴或是與我敵對也都是有可能的。到那時,我希望你能記住我二人這段時間的情誼,將這鐲子視作一份人情。同樣的,如若有一日你需要我的幫助,這隻鐲子便是承諾,我定會傾力相助。”
我看著手中那個質地遠不及鹹陽宮中首飾上乘的玉鐲,猶豫半晌,終是點了點頭。
隊伍在隱秘的道路上前行,盡量避免與秦兵正麵接觸,連著行了六天,並未碰到秦兵或其他勢力,路上倒也算平靜。
然而平靜總是暫時的。
第七日早上,我正和阿瑞用沙撲滅昨夜的篝火,突然有士兵來報,說前方五裏左右的地方有兩支隊伍正在交戰。兩支隊伍中一支是秦軍,還有一支裝備精良,看起來訓練有素,並不像是起義軍。
“主公,我們要不要前去助陣?”一位士兵問。
“嗯……”劉邦捋了捋白胡子,似是在沉思。
張良卻突然說話了:“主公,依臣之拙見,還是不要去為好。且不說那支不明勢力的軍隊不知是敵是友,秦兵萬一就近調來部隊增援,我們可就要損失慘重了。”
“臣也讚成張先生的意見。”劉邦的手下蕭何也道:“主公,現在當務之急是前去吳中投奔項氏叔侄,而不是在此多管閑事。況且依臣判斷,那支隊伍八成曾是秦軍部隊,不過現在倒戈了而已,即便我們前去幫忙,估計也隻會被當做是東郭先生。”
兩位謀士都這樣說,劉邦自然不再猶豫,命人改變路線,繞開兩軍交戰之地,繼續向吳中進軍。
我心中卻莫名的感到慌亂,總覺得這是感應到了什麼。
“不行……”我推開阿瑞跑到張良麵前,懇求道:“張先生,我要去那個戰場。”
“你瘋了?!”張不疑難以置信的看著我,眼中竟帶上了一絲怒意:“那種地方豈是你這弱女子可以獨自前去的?!就算是亂來也該適可而止!許多人光是為了活下來就已經拚盡全力了,你這般任意將自己置於危險之地,讓負責保護你的我和父親情何以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