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老留學生,在國外學習和工作了十年有餘,後來我又到過全世界許多國家,對於留學生的情況,我應該說是了解的。但是,俗話說:“老年的皇曆看不得了。”我回國至今已有半個世紀,可謂“老矣”,我這一本皇曆早已經看不得了。可為什麼我現在竟鬥膽來寫這樣一篇序呢?
原因當然是有的。雖然相距半個世紀,在這期間,滄海桑田,世界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留學生自不能例外。但是,既同稱留學生,必然仍有其共同之處。我的一些看來似已過時的看法和經驗,未必對今天的留學生沒有用處。這有點像翻看舊書,偶爾會發現不知多少年前壓在書中的一片紅葉,歲月雖已流逝,葉片卻仍紅豔如新,它會勾引起我和別人一些對往事栩栩如在目前的回憶。
我現在就把這些回憶從心中移到紙上來。
中國之有“留學熱”,不自今日始。三十年代初起一直到後來很長的時間內,此“熱”未消,而且逐年增溫。當年的大學生,一談到留學,喜者有之,悲者亦有之。雖同樣熾熱,而心態卻又天地懸殊。父母有權、有勢、有錢,出國門易如反掌,自然是心曠神怡,睥睨一切。無此條件者,唯有考取官費一途,而官費則名額隻有幾名,僧多粥少,向隅而歎者,比比皆是,他們哪能不悲呢?我曾親眼看到,有的人望“洋”興歎,羨慕得渾身發抖,遍體生熱。
留學的動機何在呢?高者胸懷“科學救國”的大誌,當時“科學”隻能到外國去學。低者則一心隻想“鍍金”。在當時大學畢業生找“飯碗”十分困難的情況下,想出國鍍一下金,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包裝”。以便回國後在搶飯碗的搏鬥中靠自己身上的金色來震撼有權勢、有用人權者的心,其用心良苦,實亦未可厚非,我們大可以不必察察為明,細細地去追究別人心中的“活思想”和“一閃念”,像“四人幫”那樣,這一幫人是徹頭徹尾的偽君子。
盡管在當時留學生出國的目的各不相同,但是也有共同的地方。據我的觀察,這個共同性是普遍的,幾乎沒有任何例外的。這就是:出國是為了回國,想待在或者賴在外國不回來的想法,我們連影兒都沒有,甚至連“一閃念”中也沒有閃過。
寫到這裏,我再也無法抑製住同今天的留學生比一比的念頭。根據我所看到的或者聽到的情況來看,今天的留學生,其數目大大地超過了五十年前。其中決不缺少有“出國是為了回國”的仁人誌士。但是大部分——大到什麼程度,我沒有做過統計,不敢亂說——卻是“出國為了不回來”的。這種現象,自然會有其根源,而且根源還是明擺著的。無論什麼根源也決不能為這個現象辯解。我雖年邁,但尚未昏聵。對於這個現象我真是大為吃驚,大為浩歎,不經意中竟成了九斤老太的信徒。
根據我多年的觀察與思考,我覺得,世界上各國都有自己的知識分子。既然同為知識分子,必然有其共同點。這個共同點並不神秘,不用說人們也明白,這就是:他們都有知識,否則,沒有知識,就不能成其為“知識分子”。但是,最重要的,還是他們都有不同之處。別的國家,我先不談,隻談中國。同別的國家的知識分子比較起來,中國知識分子的特點是異常鮮明,異常突出的。也許有人會問:你不是正講留學生嗎?怎麼忽然講開了知識分子?原因十分清楚,因為留學生都是知識分子,是知識分子中一個獨特的部分。所以講留學生必須講知識分子。
那麼,中國知識分子的異常鮮明、異常突出之處究竟何在呢?歸納起來,我認為有兩點:一是講骨氣,二是講愛國。所謂“骨氣”,就是我們常說的“有骨頭”、“有硬骨頭”等等。還有“不吃嗟來之食”也屬於這一類。至於“寧死不屈”、“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等等一類的話,更是俯拾即是。《孟子.滕文公下》說:“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這說得多麼具體,多麼生動,擲地可作金石聲。
我們不但這樣說,而且這樣做。三國時禰衡擊鼓罵曹,被曹操假黃祖之手砍掉了腦袋。近代章太炎胸佩大勳章,赤足站在新華門前,大罵住在裏麵的袁世凱,更是傳為佳話,引起普遍的尊重。這種例子,中國曆史上還多得很。其他國家,不能說一點也不提倡骨氣;但決沒有中國這樣普遍,這樣源遠流長。
我覺得,我們中國人民,我們中國知識分子,我們中國留學生都必須有這樣的骨氣。
說到愛國,中國更為突出。在世界上眾國之林中,沒有哪一個國家宣傳不愛國的。任何國家的人民都有權利和義務愛自己的國家。但是,我們必須對愛國主義加以分析。不能一見愛國主義,就認為是好東西。我個人認為,世界上有兩種愛國主義,一真一假;一善一惡。被壓迫、被侵略、被剝削國家和人民的愛國主義,是真愛國主義,是善的正義的愛國主義。而壓迫人、侵略人、剝削人的國家和人民的愛國主義,是邪惡的,非正義的,假愛國主義,實際上應該稱之為“害國主義”。這情況一想就能明白。德國法西斯和日本軍國主義者狂喊“愛國主義”,喊得震天價響。這樣的國能愛嗎?值得愛嗎?誰愛這樣的國,誰就淪為幫凶。而我們中國,以漢族為基礎的中國,雖號稱天朝大國,實則每一個朝代都有“邊患”,我們反而是被侵略、被屠殺者。這些少數民族,現在已融入中華民族這個大家庭中;但在曆史上卻確是敵人。我們不能把古代史現代化。因為中國人民始終處在被侵略、被屠殺的環境中,存在決定意識,我們就形成了連綿數千年根深蒂固的愛國主義。中國曆史上有名的愛國者燦如列星,光被四表。漢朝的蘇武,宋朝的嶽飛、文天祥、辛棄疾、陸遊等等,至今都是家喻戶曉的人物,為中華民族增添了正氣,為我們後代作出了榜樣,永遠照亮我們前進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