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長了一張嘴不說話不行,但嘴——這門戶得由自己掌管,如果說話不動腦子,信可開河,那麼口之門也就成了災禍之門,甚至地獄之門。
朱元璋當上皇帝後,當年一塊放牛的夥伴也找上門來了,見到朱元璋,他高興極了,生怕皇帝忘了自己,指手劃腳地說道:“我主萬歲!你不記得嗎?那時候咱倆都給人家放牛,有一次我們在蘆葦叢裏,把偷來的豆子放在瓦罐裏煮著吃,還沒等煮熟,大家就搶著吃,把罐子都打破了,撤下一地的豆子,湯都潑在泥地裏,你隻顧從地下抓豆子吃,結果把紅草根卡在喉嚨裏,還是我出的主意,叫你用一把青菜吞下,才把那紅草根帶進肚子裏。”
當著文武百官的麵,“真命天子”朱元璋又氣又惱,哭笑不得,隻有喝令左右:“哪裏來的瘋子,來人,快把他拖出去砍了!”
這個故事是否真實並不重要,而一個人對於一切事情總是喜歡發表主張,就可能發生“語言事故”。一般來說,做人應該有獨立的主張,這說明你善於觀察分析而能有所得,當然是一件可喜的事。但是,你是不是一定要發表它呢?
有些人喜歡急於表現自己,一有所得就想發表出來。尤其是年輕人不懂得這個道理,以為同事都是毫無主張的庸才,隻有自己抱有真知灼見,於是在一個團體內,多有主張,結果被采納的百分比恐怕很低。即使非采取你的意見不可,做上司的,也許會故意加以不重要的改變與補充來表示他的見解,以此高你一等,你也許因此有些不服氣,要在背後加以批評,要知道這是你不懂得人情世故的結果。
言語要有價值,必須以行動來支持。隻開花不結果的樹通常是無心無髓,人要分清哪種樹結果實,哪種樹隻能用來遮蔭。
“人微言輕”四個字,你必須記牢,你要忠於自己的本職,少談主張,多想辦法。
但是你的辦法是否妥善,也有兩種意思,一是辦法本身的妥善,二是上司心理上的妥善。不合上司心理的辦法,是善而不妥,合於上司心理的辦法,才是善而且妥,因此如何揣摩上司心理,這是很要緊的問題。
有的上司喜歡詳盡的辦法,有的上司喜歡簡明的辦法,你把詳盡的辦法給喜歡簡明的上司看,這當然不妥;你把簡明的辦法,給喜歡詳盡的上司也是不妥。揣摩的方法如下:
第一,請教老同事,他們能夠把經驗告訴你,隻要你執後輩之禮,他自然肯說的。
第二,兩手準備,同時擬就兩樣辦法,一種是詳盡的,一種是簡明的,一起交給上司,請他選定。經過此次試探,他的心理你明白了,以後可以單做一種辦法。經過此次試探,同時使得上司知道你的辦法不止一種,他對你的印象格外好些。
第三,有備而來。當你向上司請示“這件事應該如何處理”時,上司或許會反問你:“那麼你要怎麼處理呢?”當上司這樣反問你的時候,你會不知所措,無法回答嗎?如果是這樣,這就等於沒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斷。所以當你要去請示上司時,心裏一定要先想好自己要怎麼做,然後再去請示他是否同意你的做法。
在提出你的做法之前,同樣要收集許多正確的情報,然後整理、分析,這樣才能獲得上司的認可。有時候自己精心想出來的應對方案可能被上司一口回絕,但是千萬不可以因自己提的方案很可能被駁回,就依賴上司的判斷,自己不動腦筋。無論如何還是要提出自己的方案,把自己的想法整理一下,再和上司的比較看看,就可以看出自己在分析問題的深度和周全性方麵,還有哪些不足的地方。
當自己提出的方案和上司的決定有出入時,你隻要慢慢去體會上司的思考傾向,久而久之自然能了解上司的想法,下次再遇到同樣的問題時,就會考慮得更周到了。這是年輕人磨練實力的最好辦法。
另外,有了自己的方案以後,不能就自以為是地把結論丟給上司,而不提供一些正確的情報,也不能任性地覺得隻有自己的方法才能解決問題,對於別人的話一概不聽。因為最後下判斷的還是上司,下屬對上司的決定還是得服從的。
在公司裏也常會看到一些人,當公司發生一些和自己的工作沒直接關係的問題時,就會毫不留情地加以批評,逞口舌之快。但是,批評不能解決問題。隻是一味地批評而沒有提出解決方案,是一種不負責任的做法,如果你對這個問題也沒有辦法解決,那麼最好不要亂下批評。雖然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對問題提出看法,但是隻要努力一下,針對事件來觀察,就可以發現問題所在了,不過更重要的卻是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公司中有一些人員隻會對公司的經營方針、管理組織、上司的做法指手劃腳,甚至加以批評,而自己卻從來沒有實際行動,這種人被稱為“評論家”,在公司裏是最不受歡迎的。因此,不可妄加評論,在發表意見前,要多想辦法,少做主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