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代序(1 / 3)

先嘮叨幾句我們要聊聊美國地方政府。關鍵是怎麼聊。“政府”絕對是一個枯燥的話題,聊起來一點都不好玩兒,但是不管大家喜歡還是不喜歡,政府是我們生活中一個重要的部分。那麼,政府是個什麼東西?叫老百姓說,政府就是一個官僚機構,一幫當官的聚在一起,任什麼都不幹。要是叫理論家們說呢,政府就是在一個特定領土上、地區中被社會認可的、進行社會資源和公共財產分配和再分配的機構。這裏提到的“社會認可”是以憲法的形式表現出來的,政府這個“分配”與“再分配”的權力來自憲法。分配的方式不同,就產生了不同的社會政治製度、體係。比如在封建皇權社會中,本是社會共享的財產,卻變成皇帝私有;本是為百姓服務的縣官,卻成了百姓的“父母官”。

理論家的話可是夠難懂的!可是每一個研究政府運作的專家、學者,都會覺得這樣的語言是很正常的。實際上,這樣的解釋的確也太理論、太深奧,讀起來太繞嘴。在本書中,我們將用最最簡單的語言來解釋政府運作這樣複雜的題目。我們保證,讀者隻要是能一直“聽“我們聊,保證能把政府這東西弄得明明白白,並弄一個研究政府問題的專家當當。

在我們書歸正傳之前,有三點需要說明一下。第一,中美兩國政治製度不同,政府在社會運作的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也就不同。由於篇幅關係,我們在本書中盡量不在兩國之間作比較。我們的讀者可以自己邊讀邊比較。第二,我們的討論將集中在地方政府。由於聯邦政府和州政府離開美國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比較遠,我們就不專門介紹了。但是我們必須在開始以前對美國的政府結構簡單地介紹一下,否則到後麵我們就可能講不明白美國的地方政府。第三,在本書中常用“水區”(Community)這個概念來代表一個城市(City)或者一個特定的行政區劃。這是在美國地方政府管理理念中一個很重要的變化。如果僅僅提到“城市”或者“城市居民”(City Residents),這多少意味著在城市中居住的重要性。社區這一概念不但包括當地居民,而且還將當地的工商企業、各種社會組織,以及後來到本市工作的“外地人”全包括進來了。

美國的政府結構分為三級:

(1)聯邦政府;

(2)州政府;

(3)地方政府:縣政府、市政府和其他幾種特殊的地方政府組織,比如學區、圖書館、園林局,等等。

在這三級政府之間,沒有任何上下級式的製約關係,每一級都是獨立運作的政府實體。用句俗話說,聯邦製就是“三不管”。顯而易見,地方政府是最低一級的政府了,負責老百姓的吃喝拉撒睡。這就是我們平時說的“草根政府”的意思。在這個“三不管”的結構中,地方政府就像一個獨立王國,沒有上級,僅僅對自己的市民——也就是選民負責。換言之,如果一個城市的市長犯了法,或者辦了違反規定的事情,美國總統,或者州長,或者縣長都無權來進行免職、調任等一係列的處罰行動。這不就是獨立王國嗎!

二、“合眾國”與“合州國”:錯譯的美國國名

那麼,美國的這個聯邦製又是怎麼形成的?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還得回到美國建國初期。早在1776年,為了與英國人打仗,擺脫英國的統治,13個“造反”的州組織起來,並聯合發布了《獨立宣言》(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這些造反的州各派代表來參加這個“州聯合體”(united states)。在這個時期,這個州聯合體就是美國的前身了。到了十餘年之後的1787年,這些造反的州起草了美國的憲法,正式將它們的州聯合體搞成一個國家。顯而易見,由於是州聯合體,所以它們的國家就被稱為“美利堅合眾國”(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簡稱“美國”。其實,將其翻譯為“美利堅合眾國”並不貼切,而應該翻譯成“美利堅合‘州’國”才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