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交過程中,許多人因拒絕不當,結果令對方不快,甚至惱恨,因拒絕不當而失去朋友、得罪了領導、惹怒了合作夥伴。所以,學一點拒絕的口才藝術有利於邁過這道坎。
把握說“不”的分寸
朋友、家人、親戚找你辦事,對於那些自己深感頭痛又無能為力的事情,拒絕他人總令人難以啟齒,進而使自己處於兩難境地,所以學會拒絕也是對自己的一種保護,對他人的一種交待。的確,否定別人的言語和行為,是件容易傷害感情,導致尷尬局麵的事情,但如果注意話語的含蓄和否定的技巧,就可以避免這些情況的發生,使生硬的否定也有一副可愛的麵孔,從而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完成“否定”的任務。
拒絕是有秘訣的。拒絕得法,對方便心悅誠服;如果拒絕不得法,一定會使人對你不滿,甚至懷恨你、仇恨你。
一位朋友曾經說過這樣一件事,他說:
“近來有許多推銷員,登堂入室兜售物品。這些人口齒靈活,向你纏繞不休,個個都有一套使你非買下他們東西不可的本領,我對這般人實在覺得應付不了。”
“你可以拒絕啊!”我插嘴說。
“拒絕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啊。”他說,“那些推銷員全不把你的拒絕放在心上,他們有一套手腕激起你的興趣,吸引你的注意,壓服你反對,挑動你的欲望,你不買下他的東西他就不罷休,許多人因為不知道怎樣拒絕,所以隻好答應。”
這位朋友的話也許過分誇張了些。但你隻要堅決地說:“不”字,他們就毫無辦法。
這難道不是個簡單的辦法嗎?
其實不然。雖然你硬著頭皮說“不”字,有時會有想不到的結果。有一次,一位保險公司的“訪問員”到辦公室來兜售生意,一上午整整談了兩個多小時,我堅決用“不”字來拒絕,她隻好怏怏退出了。
幾天之後,有朋友告訴我,一位胖胖的年輕女人在外麵口口聲聲地破壞我的聲譽。我很驚奇,因為在私交或生意場中,我並無仇人,直到後來他說那女人下巴有顆痣,我才恍然大悟,她正是那天我所拒絕的保險公司推銷員。
拒絕人家不得法,實在太危險了。例如一個品行不良的朋友來向你借錢,你知道如果借給他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一個相熟的商人向你推銷物品,你明知買下就要虧本……諸如此類的事,你必定加以拒絕,可是拒絕之後,就要斷交情,引人惡感,被人誤會,甚至種下仇恨的種子。
婉轉地拒絕他人
要拒絕別人的時候,心裏總會忐忑不安,苦於自己笨嘴拙舌,找不到應付的方法,心裏想:“不,不行,不能這樣做,不能答應!”等等,可是嘴上卻不敢明說,隻能含糊不清地說:“這個……好吧……可是”當然這種口不應心的做法,一方麵是怕得罪人,另一方麵,過於直率地拒絕每個問題也不利於待人接物。
有時,對一些明顯不合理或不妥的做法必須予以回絕。但為了最大化地降低拒絕所產生的負麵效應,需要掌握一些溝通技巧,秉持“理直氣和”的原則,既不傷害對方的自尊,又能婉轉地拒絕。先來看下麵的一段對話:
張:“我們的意思是使下次會議能在紐約召開,不知貴國政府意向如何?”
李:“貴國飯菜的味道不好,特別是我上次去時住的那個旅館更糟糕。”
張:“那麼您覺得我今天用來招待您的法國小吃味道如何?”
李:“還算可以吧,不過我更喜歡吃英國飯菜。”
這裏李用“美國飯菜不好”、“法國的飯菜還可以”、“喜歡吃英國菜”,委婉含蓄地拒絕了在美國、法國開會的建議,暗示了在英國舉行會議的想法。
在現實生活中,有的人一向有求必應,從不懂如何拒絕別人,總是不好意思說出口,既怕對方生氣,又怕自己的能力被貶低,於是進退兩難,好不尷尬。其實隻要講究一下策略,洞察甚至利用一下對方的情感,還是可以圓滿處理的。
麵對要拒絕的對象,要出其不意地“儆”他一下,以便擊退對方。若缺乏機會,不妨製造機會,先使對方忘乎所以,然後趁對方缺乏心理準備,仍沉醉其中時,找到借口及時退出,達到拒絕的目的。
一位名叫金六郎的青年去拜訪本田宗一郎,想將一塊地產賣給他。本田宗一郎很認真地聽著金六郎的講話,一直沒有發言。
本田宗一郎聽完金六郎的陳述後,並沒有做出“買”或者“不買”的直接回答。而是從桌子上拿起一些類似纖維的東西給金六郎看,並說:“你知道這是什麼東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