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忍讓為上,韜光養晦從長計議(4)(1 / 2)

點評:將心比心、換位思考,才能做到寬以待人。推己及人,你在別人理短時就會大度地寬容他人,他人才會在自己理長時容讓你,以此建立相互寬容融洽的關係。

10.為人做事不可鋒芒畢露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可見人不知我,心裏老不大高興,這是人之常情。尤其是年輕人,總是希望在最短時間內使人家知道你是個不平凡的人。想讓全世界都知道,當然不可能,使全國人都知道,還是不可能,使一個地方的人都知道,也仍然不可能,那麼至少要使一個團體的人都知道吧!要使人知道自己,當然先要引起大家的注意,要引起大家的注意,隻有從言語行動方麵著手,於是便容易露出言語鋒芒,行動鋒芒。

鋒芒是刺激大家的最有效方法,但若細細看看周圍的同事,若是已有處世經驗的同事,他們卻與你完全相反。因為他們有所顧忌,言語鋒芒畢露,便要得罪旁人,被得罪了的旁人便成為你的阻力,成為你的破壞者;行動鋒芒,便要惹旁人的妒忌,旁人妒忌也會成為你的阻力,成為你的阻力,便會成為你的破壞者。

你的四周,都是你的阻力或你的破壞者,在這種情形下,你的立足點都沒有了,哪裏還能實現你揚名立身的目的?

陳先生在年輕的時候,就是一員不怕同學,不怕師長的猛將。因為他自恃具有三種特長:舌頭說得過人,筆頭寫得過人,拳頭打得過人,以為其他人都不及自己。

等到進入了社會,驕傲自負的陳先生還是本性不改,結果得罪了許多人。不過,他覺悟很快,一經好友提醒,便連忙負荊請罪,雖然消除了不少的嫌怨,但是無心之過仍然難免,結果終究還是讓自己舉步維艱。

俗語說,久病成良醫。陳先生在受足了痛苦的教訓之後,才知道言行鋒芒太露,就是自己為自己前途所安排的荊棘。

所以,有人為了避免犯下無心之過,就故意效法金人之三緘其口,即使不能不開口,也是多方審慎,雖然“矯枉者必過其正”,但是要掩蓋先天的缺點,就不能不如此。

當然也許你會說,采用這樣的辦法不是永遠無人知道嗎?其實隻要一有表現本領的機會,你把握這個機會,做出過人的成績來,大家自然就會知道。這種表現本領的機會,不怕沒有,隻怕把握不牢,隻怕做的成績不能使人特別滿意。你已有真實的本領,就要留意表現的機會,沒有真實的本領,就要趕快從事預備。鋒芒對於你,隻有害處,不會有益處,額上生角,必觸傷別人,你自己不把角磨平,別人必將力折你的角,角一旦被折,其傷害更多,而鋒芒就是人額頭上的角啊!

孔子說:“人人都說自己聰明,可是被驅趕到羅網陷階中去卻不知躲避。人人都說自己聰明,可是選擇了中庸之道卻連一個月時間也不能堅持。”做人要低調內斂,不能自恃有才而驕傲自大,目中無人,鋒芒太露,會遭人忌恨,以至永無出頭之日。

所以,我們在做人的時候要切記,不要表現得比別人聰明,因為這樣的結果往往是,“聰明反被聰明誤”。

“聰明人總以為自己比別人知道得多。”洛克菲勒集團的副總裁布雷特恩·塞克頓說道,“這離無所不知也就隻一步之遙了。”所以真正聰明的人,會裝傻,懂得遮蓋自己的鋒芒。

華裔斯蒂芬·趙在年輕的時候已經功成名就,從哈佛大學畢業後,他在好萊塢施展抱負,不久便脫穎而出,從此飛黃騰達,36歲時就已成為福克斯電視台的總經理了。

然而,一年夏天,趙的順風之船觸礁了。在一次由總裁魯伯特·邁都克主持的公司高層會議上,當趙就新聞檢查發表演說時,他還別出心裁地安排一位演員在一旁脫衣以表現新聞檢查的後果。可沒想到事情弄巧成拙,使董事們怒不可遏,邁都克無奈將他解聘。

在人生的競技場上,如果你真有才華,也千萬別顯示出你比別人聰明,尤其當對方是你的身份和地位在你之上時,你更不能讓自己在任何一個方麵超過他。這就是古人常說的“守拙”,是一種掩飾自己、保護自己、積蓄力量、等候時機的人生韜略。

學會“守拙”這是一種做人的韜略,特別是當你發現自己的才能的確在別人之上的時候,並且這個人不是別人,而是你的上司的時候,使用這一策略尤其重要。如果你表現的比他聰明,就等於否定了他的智慧和判斷力,打擊了他的自尊心。所以,當你完全有能力贏了上司的時候,也要守拙,不要顯示出你比他更聰明。

古希臘著名哲學家蘇格拉底一再告訴他的弟子們:“你隻知道一件事,就是一無所知。”而英國19世紀政治家查士德裴爾爵士則更加直白地訓導他的兒子:“你要比別人聰明,但不要告訴人家你比他們更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