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九章飛出囚籠(1 / 3)

秋風蕭瑟,枯葉飄零。

一片薄薄的枯萎的竹葉,從高高的殘破的小窗口,飄進陰鬱、孤獨、寂寞的古墓般的牢房。

李海的心,砰然一動,臉色浮現出一片久違的笑容。

他聯想到一年一度的端午節,用竹葉包粽子,撒到江中喂魚的悲壯的祭祀。

汨羅江上,

萬古悲風。

深思高舉,

潔白清忠。

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有人寫了這樣的一首流傳千古的小詩。一句“萬古悲風”使多少懷念屈原的人們,灑下癡情傷心的淚水。

有一年,陰曆五月五日,徐徐降臨到美麗的鬆花江畔。漫江的碧水,浪花飛卷。數十條大船、小船,在江上隨波搖蕩。

看!那嬌小輕捷的爭輝鬥豔的龍形賽舟,多像片片風中的柳葉。那高大的一號龍舟,在江上搖頭擺尾,多像出水的巨龍。

沿江兩岸,人山人海。

水仙欣賞著彩色奪目的各種各樣的紙葫蘆。欣賞著用麻繩紮成的可帶在胸前,可掛在門上方的小笤帚。她臉上布滿了燦爛的笑容。

遊人的喧鬧聲,小商販們那漫長的叫賣聲,彌滿大江兩岸,分外的熱鬧。

傳說,當年屈原投汨羅江自殺後,有許多人架著小船去救,但船兒太慢,沒救到屈原……留下了千古遺憾。於是,後來人組織賽龍舟,一表對詩人的深深懷念。

五月五日,屈原投江自盡後,人們沒有打撈到他的屍體,又怕他在江底被魚兒吃掉,於是大家就用竹葉包粽子,撒到江裏去喂魚。他們默默想的是,魚兒吃粽子吃飽了,就不會再吃屈原。這純樸的願望,延續千年而不衰……

那一天,李海坐在船尾劃船。水仙坐在船頭,將一小筐粽子,一個個撒到江中去,口中似乎在說:“魚兒,吃吧!吃吧!千萬不要去傷害可敬的詩人屈原啊!水仙在祭祀活動中,那虔誠、癡情、清純的神態,使李海深受感動。多少年過去了,他依然記憶猶新。

多少午夜,在夢中相聚相離。夢中人曾問蒼天,曾問大地:

如果有緣,為什麼千年難得一見?如果說無緣,為什麼會有當初的相遇、相知、相戀和兩性間的纏纏綿綿?

行色匆匆帶走了多少深沉的思念?漫長的雨季,望屋簷水,點點滴滴,編織多少美麗的故事?為什麼心中的故事,總有序幕而無結局?

水仙啊!你在哪裏?在天涯?在海角?還是已先到千山尼姑庵裏,苦等我去?

不知是什麼,總把我的目光,染得紅紅的,是淚水?是冬天的火爐,還是你的嫵媚的柔情?幾千,幾萬年以後,驀然回首,還能將苦惱人的微笑化做理想的夏季雨後的長虹嗎?

李海又從一片悠然飄落枯萎了的竹葉,聯想到以食竹為生的溫順、憨厚、可愛的大熊貓,小熊貓及各種珍奇的動物、植物。

書上記載:1869年3月11日,法國神父戴維,在夾金山麓,在雅安的一個獵人的小屋中看到一張,從沒有見過的黑白獸皮。他萬分驚訝的說:“這是一種非常奇特的動物。”

獵手譏笑他少見多怪,不以為然的向他說:“這種動物有兩個名字:一個名字叫黑白熊,另一個名字叫熊貓。為什麼起了這麼兩個名字呢?那是因為它身上隻有黑白兩色,性情溫順像可愛的小貓。”

戴維說,找到這種動物,一定是科學的重大發現。

4月1日,獵人帶回一隻活的成年大熊貓,它除了四肢鼻子、嘴唇、耳朵和圓圓的眼圈是黑色外,其它部位全是白色。它的頭很大,嘴短圓,不像熊嘴那樣尖長。

戴維在天主教堂裏,讓木匠做了個大木籠,將熊貓養起來,精心飼養,觀察它的生活習性,一心想把它帶回法國,向世界推薦這種新發現的珍奇動物。可惜的是,這離開自由的野外生活的大熊貓,不習慣過囚籠中的日子,在戴維準備將它啟程運回法國的前夕,得病死了。

戴維隻好將熊貓的皮剝下來,製做成標本,並寫下多篇研究資料,運回了法國,在巴黎展出,引起空前巨大的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