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會生活實踐中,人們對大小說家吳承恩創作的流傳千古著名的長篇神話小說《西遊記》的認識和評價,比較一致,總的可歸納概括為:在民間流傳的唐僧取經故事和有關話本、雜劇的基礎上,經過再創作而成。是一部規模宏偉、結構完整的巨著。
《西遊記》這部流傳千古著名的長篇神話小說,從文學藝術創作上來說,其特色突出:巧妙而又恰到好處,運用浪漫主義創作方法,想象豐富,情節曲折,語言生動詼諧,別具風格。
其實,長篇神話小說《西遊記》,不僅是一部流傳千古的名著,文學藝術創作水平相當高,豐富了人們的精神生活,在社會生活實踐中,普遍受到人們的歡迎和喜愛,使人百讀不厭,而且《西遊記》這部文學巨著,若從另外一個角度上來看,亦包含著或者說它涉及到了社會許多方麵的文化知識(或曰涉及到了許多文化內涵),其內容亦是非常有趣的。
大小說家吳承恩與中國曆史上許多大文學家一樣,在文學藝術創作上,則是以社會生活實踐作基礎的,並且貫徹到他創作的神話長篇小說《西遊記》全部著作的始終。這裏,可舉上兩個例子說明問題。
其例子一:一年四季,三百六十五天,不論春秋冬夏,生活中人們離不開“主食”和“副食”,大小說家吳承恩,密切結合神話故事情節上的需要,將“副食”水果中的桃,恰到好處,加以神化,說是“仙桃”,並且在《西遊記》第五回裏,專門虛構、誇張、刻畫描寫了“亂蟠桃大聖偷丹反天宮諸神捉怪”的神話故事性的情節,相當吸引人。
然而,“副食”水果中的桃,從知識角度上來說,亦是相當有趣的,其文化內涵,亦是相當豐富的。
其例子二:生活中,一年四季,三百六十五天,不論春秋冬夏,人們離不開自然界中的種種自然現象,例如風、雨、雷、霜、雪、冰等。大小說家吳承恩,密切結合神話故事情節上的需要,將風、雷、雨、電等自然現象,亦恰到好處地給加以神化。
然而,自然界中的許多自然現象,如風、雨、雷、霜、雪等,從知識的角度上來說,其文化內涵,不僅是相當豐富,而且亦是非常有趣的。
文學藝術創作,盡管是如此虛構、誇張、刻畫、描寫,但是,皆有著一個共同的突出特征,就是:皆離不開社會生活實踐作基礎。不單理論上是這樣的,而且實際上,亦的確如此。例如,文學藝術創作,虛構、誇張、刻畫、描寫各種各樣的典型人物,有的故事情節裏,就離不開日常生活中,人們普遍喜歡的飲料——“茶”,或者說亦離不開口常生活中油鹽醬醋茶等等,例如,在神話長篇小說《西遊記》的許多回裏,其虛構的神話故事情節,就有“茶”來相配合。
與有關的原文賞讀。
例如:《西遊記》第十三回記載:
我貧僧就是三五日不吃飯,也可忍餓,隻是不敢破了齋戒。伯欽道:“倘或餓死,卻如之何?”三藏道:“感得太保大恩,搭救出虎狼叢裏,就是俄死,也強如喂虎。”伯欽的母親聞說,叫道:“孩兒不要與長老閑講,我自有素物,可以管待。”伯欽道:“素物何來?”母親道:“你莫管我,我自有素的。”叫媳婦將小鍋取下,著火燒了油膩,刷了又刷,洗了又洗,卻仍安在灶上。先燒半鍋滾水,別用;卻又將些山地榆葉子,著水煎作茶湯;然後將些黃粱栗米,煮起飯來;又把些菜煮熟;盛了兩碗,拿出鋪在桌上。老母對著三藏道:“長老請齋。這是老身與兒婦,親自動手整理的些極潔極淨的飯。”三藏下來謝了,方才上坐。
再如:《西遊記》第十六回裏記載:
……三藏道:“出長安邊界,有五千餘裏;過兩界山,收了一眾小徒,一路來,行過西番哈淞國,經兩個月,又有五六千裏,才到了貴處。”老僧道:“也有萬裏之遙了。我弟子虛度一生,山門也不曾出去,誠所謂‘坐井觀天’,樗材之輩。”三藏又問:“老院主高壽幾何?”老僧道:“癡長二百七十歲了。”行者聽見道“這還是我萬代孫兒哩!”三藏瞅了他一眼道:“謹言!莫要不識高低,衝撞人。”那和尚便問“老爺,你有多少年紀了?”行者道:“不敢說c”那老僧也隻當一句風話,便不介意,也不再問,隻叫獻茶。有一個幸童,拿出一個羊脂玉的盤兒,有三個法藍鑲金的茶鍾;又一童,提一把白銅壺兒,斟了三杯香茶。真個是色欺榴蕊豔,味勝桔花香。
說起人們對植物中的“茶”,其認識亦比較早,例如西漢時期成書的《神農本草經》中載:“神農嚐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據此,陸羽在《茶經》專著裏指出:“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聞於魯周公。”尤其是唐陸羽撰寫的名著《茶經》,書中論述了茶的性狀、品質、產地、采製烹飲方法及用具等,是我國第一部關於茶的專門著作。因陸羽對人們的飲食生活做出了很大貢獻,他死後不久,人們為了以示敬重他,感謝他對人類作出的巨大貢獻,結合精神生活享受上的需要,將他奉為“茶神”進行祭祀(今稱“紀念”)。生活中,尤其是茶商和茶肆老板們,密切結合發財致富精神生活上的需要,則就特別重視和講究進行供奉“茶神”,以示茶神保佑經營茶葉的買賣,年年財源茂盛。當時茶商和茶肆老板們供奉“茶神”,即陸羽的像,多為陶瓷製品,所以在《因話錄》裏記載:“陸羽性嗜茶,始創煎茶法,至今鬻茶之家,陶其像置於錫器之間,雲宜茶足利。”《唐國史補》裏亦有記載:“鞏縣陶者多為瓷偶人,號陸鴻漸,買數十茶器得一鴻漸,市人沽茗不利,輒灌注之。”不僅如此,而且在《唐書陸羽傳》裏,將陸羽稱之為“茶神”,如書中說:“時鬻茶者至陶(陸)羽形,置煬突間,祀為茶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