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成功——永恒的追求(1 / 3)

什麼是成功?為什麼要追求成功?怎樣才能成功?你想過這些問題嗎?

你是否渴望擁有輝煌的事業,過上富裕的生活,有著美滿、幸福的家庭以及健康的身心呢?

如果你擁有希望,那是最大的財富;如果你滿足現狀,那是最大最大的失誤;如果你絕望,那是最大的錯誤。隻要你擁有希望,並不滿足於現狀,就一定會有所追求、有所夢想、有所突破……這就是你踏上成功之路的開端。

成功是人的本能,同樣也是動物的本能,但人與動物的成功是有區別的,它們的區別在於成功的需求不同。人有自尊和自我實現的成功需求,動物是沒有的。所以,人的成功就在於創造有益的價值。

不論你現在多麼平凡,也不論你現在多麼優秀,你仍然具有很大的潛能。追求新的成功將使你超越現實、超越自我,由平凡走向優秀,由優秀走上超凡,從而展示你獨具特色的魅力和偉大。

沒有成功,人生就沒有的價值;沒有成功,社會就不能向前發展。世界因成功而更加美好,人們因成功而更加充實。

成功決不是少數人的專利。隻要你渴望成功,就不要猶豫不決,隻要你願意踏出第一步,堅信自己能成功,並堅持到底,生命將從此改觀,成功不再遙不可及。一個理想的自我、卓越的自我,將在一個又一個的成功中展現風采。

第一節 成功——進取的動力

人有天賦高低之分,也有境遇好壞之別;有神童,也有大器晚成者。隻要你不滿足現狀,隻要你擁有希望,成功就會牽動你的心。成功是一個人想離開原地時,彈高能力的表現。本節關鍵詞:成功人才成功心理需求層次

大自然賦於每個人獨有的特質,塑造了億萬個不同的個體,才有了豐富多彩的你、我、他。不管你是天才還是凡人,也不管你是富翁還是貧民,不管你是少年還是老人,不管你是健康人還是殘疾人,隻要你不甘落後,隻要你懷有希望,成功就會牽動你的心。它讓你焦慮,讓你振奮,讓你魂牽夢繞般的入魔;它給你意誌,讓你瘋狂,讓你為之而獻身……

一、成功——多學科的新概念

成功,隨處可見。小鳥會飛、會築巢;蜜蜂會釀蜜;老鼠會打洞;狗會看家;貓會捕鼠(特例除外)等等這些現象,都是動物的一種成功本能。

人是萬物之靈,人改造了自己也改造了世界,人把世界裝扮得如此美妙,也把自己改變得五光十色,這都是成功的豐碑。

人的成功本能比其他動物更奇特更複雜,因為人具有意識,具有靈感、直覺,人能創新。成功是每個人都曾經曆和體驗過的。有人曾這樣描述成功:

成功是掛滿枝頭的紅蘋果的亮麗微笑;

成功是一頂凝重而萬能的金色桂冠;

成功是迎接你的鮮花、掌聲或喝采;

成功是必然又是偶然,是辛勞與恒心;

成功是小而又小的機遇;

成功使你年輕、自信,甚至癲狂;

成功是你從未有過的滿足或歡快。

成功是多麼美麗和誘人啊,它給人一種登上高峰的成就感;它讓人魂牽夢繞般的瘋狂;它讓人獲得一種從未有過的愉悅和滿足……世界上又有誰不願意成功呢?

那麼,什麼是成功,什麼是成功學呢?

成功學自然是研究成功的一門科學了。成功學的依據和成功的含義是多方位的:

1.成功是個體心理的滿足:由心理學可知

由人本主義心理學可知,成功是個體需求的滿足;由精神分析學可知,成功是個體潛能的展現;自我心象心理學則認為,成功是積極自我心象的體現,不同的心理學學派對成功有不同的理解。其實,這些都是成功的心理學含義。也都說明,成功是個體心理的不同滿足。

(1)心理需求的滿足:成功的層次性

根據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人有五種基本需求,由低到高排列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和歸屬的需求、自尊的需求、自我實現的需求。前三種需求都是動物式的生存需求,隻有自尊和自我實現才真正是人的需求。人由於需求的不同,所以成功的層次和正負也就不同。

人的五種基本需求的相互關係特點是:

①五種基本需求由低向高順序排列呈金字塔形,比較固定。一般情況下人的部分低級需求滿足後才能產生較高級的需求。但需求的滿足是相對的。

②基本需求通常是無意識的,但通過借助恰當的方法,可以變為有意識的。

③馬斯洛認為,低級需求較多與存在有關,所以出現較快,條件不高。高級需求較少與存在有關,所以出現較慢,也較微弱,而且需求滿足的條件較多,其滿足能引起更合意的主觀效果。

馬斯洛認為,人類除了上述五種基本需求之外,還有兩種需求,即認知需求與審美需求。前者是對人類為什麼如此執著地探求知識和真理做出的部分解釋。後者在自我實現者身上可以得到充分體現。馬斯洛把這個研究領域稱為格式塔心理學與動力心理學的彙合點。審美需求是涉及某種高尚的價值觀,這使五種基本需求的順序可以出現顛倒。

當動物式的需求得到滿足時,也就有了動物式的成功。本書隻研究人的成功,即自尊和自我實現式的成功。

(2)個體潛能的充分展現:成功的高峰感

精神分析學派認為,人的潛意識正如一個巨大的知識庫,它儲存著你過去的經曆、你所受的教育以及你的慎思和直覺——你的超現實的感應;它像一個充滿能源的發電廠,能觸及你周圍的方方麵麵,帶給你一種對事物的敏銳知覺,這種感應絕不是單靠意識的表層所能感知的,科學尚未研究出潛意識是如何起到這種作用的。

人的潛能有軀體潛能(它包括四肢和五官)和心理潛能(主要指人的智力和非智力等),二者的核心是人的潛意識(詳見第三章)。人的潛意識是人的創新源泉,正如人在緊迫狀態下所發出的超常的智慧和體力,是人的潛在的秘密武器。

據有關研究指出,一般人僅用了自己智慧的1/10,愛因斯坦也才用了3/10。如果人能有開發潛能的意識,你的成功會使你突然發現,你也是二個了不起的人物。凡是獲得超常成功者,都是其潛能得到展現的結果。所以,在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中類似“人的潛能開發研究”、“成功人士訓練”、“才能外展訓練”等各種研究和谘詢機構、診所等大量湧現。有關專家預言,21世紀人們將謀求更新自我、發展自我、過有效的生活,從而自覺走進這類機構將成為日常的行為。這就是說,人們渴望開發潛能,渴望獲得更大的成功,渴望獲得登上智慧高峰的感受。

(3)積極自我心象的有效成果:無限前途的希望

自我心象心理學的創始人馬克斯威爾說:“越來越多的現象表明,自我心象是個人心理上和精神上的觀念,或者他們的自我圖像,是左右個性和行為的真正關鍵。”

自我心象也叫自我意象。人的自我心象可分積極自我心象和消極自我心象,前者導致成功,後者導致失敗。

自我心象心理學還告訴人們,積極的自我心象是可以人工製造的。家長和老師可以製造,通過心理訓練也可以製造,這就給所有追求成功的人們帶來無限的前途和希望。(詳見第五章)

2.成功是個體價值觀的實現:由哲學可知

價值觀是人對價值的看法。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人的價值觀是社會價值觀和自我價值觀組成的。所謂人的社會價值是指人的實踐活動對於他人和社會的意義。所謂“自我價值”則是指人的實踐活動對自身生存和發展的意義,以及社會對個人需要的滿足。

人的社會價值觀和自我價值觀是辯證統一的。一方麵人的價值觀首先指他的社會價值,即他對社會進步的貢獻和對他人的幫助越大,他的社會價值也就越大,所以人的社會價值內在地包含了自我價值。離開了自我價值的社會價值是難以存在的。我們提倡人的社會價值,其落腳點還是要逐漸和充分地滿足社會和一切人的日益發展的各種需求。當然,人的自我價值又是通過社會價值喪體現出來的。

歌德也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你要喜愛自己的價值觀,你就得給世界創造價值。”

人除了在生理上的差異,即男人、女人,健全人、殘疾人之外,在其他方麵仍然有很大差異,如長相、社會分工、地位、財富、意識等。因此,有的人非當科學家不可,有的人卻安心當實驗員;有的人要當億萬富翁,有的人卻認為錢夠吃夠花即可;有的人非要做領導者,有的人卻安心做普通一兵;有的人願意為社會多做貢獻,有的人卻隻顧個人安危。正如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馬斯洛所說:“音樂家作曲,畫家作畫,詩人寫詩,如此方能心安理得”。這是因為他們各自實現了自己的價值觀。

過去中國人認為“越窮越革命”,現在中國人認為越富越有本事。這說明人的價值觀隨社會大氛圍的改變而轉變。

所以簡單地說,價值觀也可以說是一個人判斷是非、黑白、高低的信念體係。它引導我們去追求我們想要的東西,即你喜歡的、珍惜的和重要的事情。為此,我們的一切行動都在於實現我們的價值觀。價值觀主宰我們的人生方向,影響我們對周圍事物的反應,正如電腦要接受外來信息,必須有相應的程序設計。也就是說,如果外界的信息與我們頭腦中的價值觀不一致,那麼它就無法進入我們的大腦。假如我們現在仍然抱著“讀書越多越反動”的觀念去觀察和處理周圍事物,肯定會被時代遺棄。

有人認為,“不坑蒙拐騙就不能發財,也就不是商人。”這是一種錯誤的價值觀,是對商人的曲解和汙辱。經商以及其他任何行業,都有自己的職業道德,誰不遵守職業道德,必將自食其果。

一個人的價值觀是怎樣形成的呢?

中國有句俗話是,“老子賣蔥兒賣蒜”。這就是一種價值觀的模仿。一個人的價值觀首先是從父母那裏學來的,因為人們希望認同父母,把父母作為自己學習的榜樣,而且父母也常常根據孩子能不能認同和接受自己的價值觀來獎勵或懲罰孩子。所以很多孩子在玩“過家家”的遊戲中,就反映出了他的某種價值觀。

當你進入了學校和社會後,你的價值觀將會不斷地進行修正,那是因為同學、老師、朋友、領導等都會對你產生影響,使你的價值觀得到了發展。

一個人的價值觀有三個發展階段:偏愛一接受一獻身。比如,一個學生經常在數學課上得到老師的表揚,他就可能對數學產生了偏愛,從而接受了要當一個數學家的信念,進而決心為數學而獻身。然而,大部分人並不了解自己的價值觀,這與我們過去的計劃經濟有關。那時隻強調自上而下的統一,不鼓勵個人奮鬥,所以,人們隻有集體的價值觀,個人不敢想,也不敢說自己的價值觀。因而,人們價值觀的意識非常淡薄,個人的成功意識也就非常微小了。現在是激烈競爭的市場經濟,你要發展、要成功,必須找出自己的價值觀,並且要頑強地、執著地為了你的價值觀而奮鬥和獻身。因為隻有這樣,你才能生存、發展,成為一個卓越的成功者。

下麵我們討論兩個問題:

一、假如一個強盜搶銀行而未被抓住;一個小偷偷東西、一個學生考試作弊均未被抓住,他們算成功嗎?

也許這些人自認為是成功的,但我們認為這隻能算黑色的成功。這是一種錯誤的、不被社會認可的價值觀的導向結果,是違背社會正義法律和道德的行為,是一種道德上的失敗。

二、假如一個人賭博贏了很多錢,他算成功嗎?

在美國賭博有專門的賭城,你在賭桌上發了財是合法的,是成功的。但在中國,賭博是法律和道德都不允許的,賭桌上發了財,有可能被抓起來,就談不上什麼成功了。

這兩個問題,前者說明價值觀與一個人的認知有關,後者說明價值觀還與社會文化背景和製度有關。

3.成功是人才綜合素質的結晶:由人才學可知

從人才學的觀點來說,人才的素質決定了人才成功的層次。當然所有的成功者不一定都是人才,但所有的人才卻一定要成功,而且要有創造性的成功。成功應該成為衡量人才的重要條件。

一個人的素質包括身體素質(體力和精力)、心理素質(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社會素質(文化、教育、經驗、道德、機遇等)。

一個人成功的層次或大小與個體素質有關,同時也與生存的環境有關。中國為什麼沒有諾貝爾獎獲得者?並不是中國人不聰明,而是與中國的社會大環境有關。過去是閉關自守、夜郎自大,把學習發達國家批判為“崇洋媚外”,把最有智慧的群體——知識分子說成“臭老九”。知識分子隻能“夾著尾巴做人”,哪裏還敢談個人的成功呢?大學培養的都是“普通勞動者”,誰敢說自己是人才或英才呢?中國的人才學是在打倒“四人幫”以後,百廢待興的情況下應運而生的。

除了心理素質之外,成功還要具備其他的素質,如體力、精力以及社會素質等。特別值得提出的是一個人的口才、自我推銷能力和識別機遇創造機遇的能力(本書有專述),2l世紀複合型人才所必須具有的素質。

些能力的人成功的機率和層次都是不尋常的。

成功還可以從其他學科來論述,如從社會學的角度來說,成功是社會發展的動力。總之,成功是一個綜合學科的新概念,對於它不同的學科有不同的解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是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答案的。

二、成功人生——全方位展現你的才智

成功是多種多樣、五彩繽紛的。從宏觀上來說,有集體的成功和個人的成功。本書隻論述個人的超越平凡的(非動物式的)成功。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在別人心目中有一定地位,希望成為重要的人物,這是一個自我實現者的心理需求。每一個平凡的人也都希望自己能做出不平凡的事,希望有一個美滿的家庭和一個有出息的孩子,希望有良好的群眾關係,希望晉升、有富裕的收入和良好的住房……。所有追求成功的欲望都是美麗的、激動人心的,而且也都不同程度地閃爍著你的智慧之光。淋漓盡致地發揮你的智慧,去迎接成功,擁抱成功吧!

1.事業成功:人生的重要價值

事業是一個人價值觀的載體。

日本經濟之所以能雄居世界經濟前列,這與日本人的敬業精神是分不開的。其實無論是大國、小國乃至個人,沒有對事業的無比忠誠是不可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站在前列的。

美國蓋洛甫公司曾對日本四家知名企業的總裁進行過詳細的‘調查和分析,結果發現,與歐美大企業總裁所不同的是日本這四家企業的總裁幾乎沒有娛樂,他們每天工作14小時以上。

誠心敬業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得到的。道理很簡單,行動起來難度是很大的。

所謂誠心敬業就意味著責任心,它也是一種勇氣,更意味著能夠為事業而吃苦,甚至做出某些犧牲。從宏觀上說,誠心敬業也是一種民族的自尊和愛國精神的體現。

事業成功是一個人智能的頂峰,體現了一個人能在事業上所達到的高度。

事業不同,成功素質的傾向性也不同。

①管理技能的創新。這裏主要指對權力和財富的管理。管理是一門科學,管理者要調動所有員工的積極性,而決不是家長式的隨心所欲。一些鄉鎮企業和大公司失敗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管理和決策問題。

管理是需要人去做的事,因此,任人唯親還是任人唯賢,用人才還是用奴才是管理成敗的關鍵。美國聲名顯赫的五星級上將麥克阿瑟說:“人才有用不好用,奴才好用沒有用”。奴才靠唯唯諾諾來顯示上司的偉大英明,怎能讓人不愛用呢?大凡奴才,多平庸無能、遇事隨聲附和,你說火車是在水中遊的,他說絕不在地上跑;你說地球上赤道最冷,他說冷得凍死人。而人才是靠真才實學打天下的,是有頭腦有思想的,故多不卑不亢、不阿諛奉承,常讓無能的領導眼不順、氣不平,總怕“篡位”,故而打入冷官,永世不得翻身。大小單位不景氣,無不與此有關。所以,管理就是用人和管人的學問和技能。

②科技知識的創新。主要指科技領域中的知識創新。

江澤民總書記說:“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特別是高新技術的創新,更是推動社會發展的“第一生產力”。

我國是發展中國家,離知識經濟還有相當遠的距離,但我們要努力縮短這個距離。美國從1920年至今,已成為世界科學技術發展的中心,僅以50年代計算,美國傑出科學家的人數就占全世界42010,重大科技成果占全世界57%。現在美國在世界上領先的科學、技術項目就更多了。中國如何從貧窮落後中走出來?中國的政治家在思考,科學家在思考,中國的老百姓也在思考。現在全國上下達成了一個共識,即走科教興國之路,這是我們民族的惟一選擇。科技創新是21世紀中國知識經濟的支柱。我們要縮短與發達國家之間的距離,就必須把目標定位於搶占高科技的製高點上,否則是沒有出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