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怎麼會漁利?”
這是楊仙兒心中最大的疑問。
而此刻李牧心中也是感慨良多,大唐之路如此順利,讓自己小看了祖宗們的心智,中國人一直都很聰明,隻是被社會製度限製了發展而已,飯都吃不飽,哪有心思去做發明。
想想四大發明,每一項都是可以改變曆史進程的,這讓西方都不得不佩服,這樣一個民族,最終差點被西方鬼畜征服。這是李牧最不想麵對的一段曆史!
事情已經發生,李牧也沒有瞞著楊仙兒的必要,把自己的猜想全部告訴了她。
這種事其實也不難,最主要是打李牧一個措手不及,在李牧沒有發覺之前把他銀行裏的錢全部貸出來,然後再發布謠言慫恿那些儲戶們上門要錢,這個時間差很關鍵,若是李牧沒有足夠的現金去支付給儲戶們,那銀行就會麵臨塌方式資金短缺,越是支付不了,儲戶們就越恐慌,他們一恐慌就會紛湧而至向銀行逼要存款。
而且即使李牧能夠應付的來這些儲戶,他也會元氣大傷,因為有機會成本的存在,銀行賺的是借貸差,儲戶存進來利息是五個點,他貸出去是十個點,賺的就是這五個點,但是現在儲戶們逼上門,他隻能動用自己的錢還給儲戶,這個缺口很大,他自己的遠遠不夠,隻能去借。
這時候他已經處在被動局麵,借來的錢也是有利息的,這個利息很有可能會比他貸出去的高,甚至會高很多,因為有人看自己不順眼,從中作梗。
把錢留在銀行不貸出去?
那李牧豈不是傻了,五個點收進來放在倉庫裏,先不說產生的保管費,保安費,員工工資,還要白白支付給儲戶五個點利息,何苦呢!
當然他可以選擇一種折中的辦法,就是把這些錢貸給書院,用於書院的遠期建設。但這種貸款風險很大,因為不管怎麼抵押,這些風險都是由李牧來承擔的,無法轉嫁。
萬一銀行出現不可估量的經營風險,那麼整個書院,包過他自己的產業可能都不夠賠的。
這個時候可沒有破產保護,一旦出現經營危機,你就要用你所有的身家來為自己的債務買單。
雖然這時候關於經濟的法律不多,這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是你可以任意經營,既不用辦營業執照,也沒有跨範圍經營一說,鹽你可以隨便用,不會因為你在天津買的鹽,在北京的飯館用了就違法。
而壞處就是後果可以無限放大,後世規定了企業破產隻以注冊資本擔保,我注冊資本隻有十萬貫,我就隻用賠十萬貫,剩下的就不管了。這時候你要是欠了人家錢,人家殺了你官府都不一定會管。
況且沒有政府的支持,銀行本來就是高風險經營,比不了中農工建,再用自己的產業擔保,跟找死沒啥區別。就像老美08年的經濟危機一樣,本來就是次級貸款了,信用機構還從次級裏分個ABC,商業銀行賣給投資銀行,投資銀行賣給金融機構,金融機構感覺不太安全,又找了保險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