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十一集 李軍和李紅要結婚(1 / 3)

李紅到李軍的公司有一個半月了,這一個半月,李紅對李軍的公司是全麵了解。

李軍是四川人,他的公司幾十名員工都是他老家來的,有同村鄉親,有發小、同學,有七大妗八大姨,李軍在江南辦廠十幾年,廠裏工人大部份全家都在這裏了,拖兒帶女,還有兩家親戚把八十歲老娘也帶到廠裏來了。

李軍七十五歲老娘也住在廠裏,李軍的工廠是家族工廠,更是一個小型的共產主義小社會。

李軍的公司,對職工是管吃管住。吃的是大鍋飯,預算方案是每位工人每天兩頓飯十元錢,另外飲料、啤酒、米酒、白酒是足額供應,餐廳門外有一放啤酒,飲料,黃酒,白酒,礦泉水的倉庫,這些東西是論摞的,一摞都是幾十箱,那樣短缺了,一個電話,供應商就送貨上門了。

李紅見過老板管吃的,從沒見過管飲料管喝酒的。

公司管工人夏天用空調,兩個工人一個小屋,這個消費開支也不小的。

管工人親屬在廠吃飯開支也不小,廠裏四十名工人,有十幾人是工人家屬來廠吃閑飯的。

這種情況,李紅向李軍提了建議,李軍不以為然,自己發家賺了錢,親戚們,鄉親們,朋友們來吃點、喝點算不了什麼!大生意怕賠,小生意怕吃。

一個老板,一個公司,一個人一種管理辦法,經營辦法,鹿有鹿道,蛇有蛇道嗎!

李紅算了帳,李軍生產的產品利潤不低,這種產品要用化工原料,這就有劇毒與汙染的問題,這種工作不是鄉親與親戚來幹,外邊人是幹不了的,真幹了,光汙染保護這一項開支,比吃點、喝點不知要多多少倍。南京到北京,老板都比工人精,當老板沒有一個姓傻的!

這一個多月,李紅工作得再晚,都回小吃店同召廣林住一起。不過,對於小吃店的休息環境,她是越來越反感,越來越接受不了。從富麗堂皇的公司辦公室回到小吃店蝸居,小吃店的氣味,讓她聞到就想吐,召廣林身上的油膩味,她更聞不慣了,還有這小店的環境,讓她看到就心煩了。事實就是這樣,一個領高工資,穿明牌服裝,開小轎車的白領一族,蝸居到這種地方,是不會長久下去的。世間之事,環境造就人,環境改變人,窮人生活在富人環境裏,慢慢也會受感染變成富人,因為富人扔掉的、不要的東西,遇到慈善者的救濟施舍,也會讓窮人富起來。富人生活在窮人環境裏,慢慢也會演變成窮人習慣,窮人習氣的。社會的窮富差別,兩極分化的狀態,是有史以來就形成的,不好改變的。人心都是向富的,人向有錢的,狗咬挎籃的。

這天工作晚了,李軍對李紅說:“都說鎮上夜市的小吃不錯,我們今晚還沒吃飯,我們也去夜市嚐嚐鮮怎麼樣?”

李紅點頭表示願意,李軍就開上奧迪車,二人去到夜市上。

夜市設在一公裏長的馬路上,馬路兩頭封了路,二人存了車步行進入夜市。

夜市所在的馬路路燈通亮,每個攤位又有燈光閃爍,還有煤氣灶火的燎燎火光,燒烤的星星炭火,堪稱燈火輝煌。攤位一個挨一個,做餐的推車上還掛有各種地方美味的招牌,什麼溫州烤海味,海寧烤刀魚,陝西涼皮,山東鹵豬頭,四川醬鴨,河南王洛豬蹄……那是炊煙繚繞,香味撲鼻。

李紅是看到掛河南牌子的王洛豬蹄走不動了,這個因豬蹄有名了的鄉鎮離李紅老家隻有一百裏地,第一次吃王洛豬蹄是召廣林帶她去的。這個鎮在鄭州到南陽的省道上,省道從鎮中央穿街而過,這條街中馬路有兩、三公裏長。汽車從街的北頭入鎮,進入人眼瞼的第一眼是馬路兩邊,一家挨一家的豬蹄店,鹵著豬蹄的、會裝有百多隻豬蹄的超大白鋁盆冒著白色水蒸汽,醬紅的豬蹄散發著誘人的香味鑽進行路人的口與鼻,讓你不得不放慢車子速度,選擇一家豬蹄店停車品嚐……

這條馬路街有豬蹄店上百家。

王洛豬蹄的特色是爛而不腐,肥而不膩,後味在喉,久而不去。

二人停在豬蹄攤前,攤前有桌有凳,李紅是看見豬蹄眼饞、嘴饞了,也不管是不是正宗就要了兩隻豬蹄,還有煮口條兩樣,李軍去四川攤位要了麻辣烤雞翅,烤龍蝦。二人隨便一要,就擺滿了一小桌,李紅又向河南老鄉訂了一斤羊肉水餃,水餃要老板等喝完酒再煮。

有菜了就要有酒,李軍回奧迪車拿過來兩瓶高檔紅酒。

喝酒前李軍給廠開車司機打了電話,要他租車到夜市,替他開車。

這時侯李紅接到召廣林電話:“小紅,這麼晚了你還沒回來,我開車去接你?”

李紅回話:“不用接,我現在在上海,今晚回不去,你休息吧!”

李軍、李紅二人開始啃豬蹄、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