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1 / 1)

盤古開天,既有穹宇,卻無生機。女媧以黃土塑型,心血為魄,自此才有了百種生靈,世間萬物。

茫茫塵世,幾易寒暑,世上光陰於蒼茫洪宇而言,不過是滄海一粟。俗子凡夫皆為生老病死所困,唯有曆遍塵劫,參透世事的神靈仙子方能跳脫宿命,壽與天齊。故而世人訪道求仙,煉化酬神,無一不望能借此覓得仙緣,羽化飛升,逃避輪回疾苦。然仙蹤何其隱秘,成仙之路又豈是常人所能想象?三界仙靈,諸天神佛無一不是曆經三災九劫、輪回萬世之苦才終得修成正果。故世人窮盡畢生心血,大都勞卻無功,鬱鬱而終。

不想洪荒之中卻有諸多靈秀聰穎之物,吞天地之精,食日月之華,修生養息,凝神潛行,曆經百載千年,竟也煉出真元,幻得人型——或可謂之靈獸,實則皆是精怪妖魔之屬。倘其能積德納福,苦修功業,或可有得道成仙之機。然三災九劫之厲卻遠非常人所能承受,更遑論精怪妖魔之輩?天人五衰、雷霆曆劫、回現原形之憂、形神俱滅之禍……如此種種足令其枉然退怯。故世間本有這多靈獸神祇,能得以位列仙班的卻是少之又少,自是此番緣由。

但凡事皆有例外,想那太白托塔、五散八仙哪一不是凡身肉胎曆練而成?人者,存慧根、行孝義、曆百劫,自能脫胎換骨,白日飛升。精怪妖魔亦是如此,然其卻大都安於淺薄修為,不思進取;甚或墮入魔道,殘害生靈,唯有“龍”之一屬得以直上雲宵,終成正果。

然那九天仙庭,法度甚嚴,稍有逾越,輕則貶落凡間,修為盡喪;重則焚以天火,永難超脫。眾仙家無不謹言慎行,各司其職,而神龍之責,便是施雲布雨,周濟民生,如若一朝行錯,既致天災人禍,故玉帝敕令設斬龍台,以正身行。卻說那昆侖之巔,瑤池之畔,玉宇瓊樓,祥雲瑞暈,實是一派端莊寧謐之景。不想於雲宵霧海深處,矗著一方嶙峋巨石,三根高聳的鐵柱直入山腹,柱身滿布鏈鎖,光影幽暗,淒寒徹骨,自是斬龍台無二。

突地天邊掠過數道金霞,方還滿是陰霾的霧靄頓時消弭殆盡。霞光曦照中九條金龍踏著靈霧流雲飛馳而至,身後是一架七寶琉璃輦,五色的光暈繞著輦身不住流轉,幻化無方,輦上之人身著黃衫赤袍,麵目祥和,當是眾仙之首的玉帝了。

一聲炸雷動掣雲霄,轟鳴中執法天官自霆光電影間緩緩踱出,一身金胄銀甲,滿臉虯髯,煞氣騰騰,一雙鬥大天目死死盯住斬龍台最中的刑天巨柱道:“三娘,你可知罪!”但見神柱底端縛著一白衣女子,身上仙骨早已被赤煉勾釘住,動彈不得。那女子緩緩抬起額頭,滿目幽怨,不發一言,單是望著天際出神。

天官轉身向龍輦拜了一拜,玉帝捋了捋顎下長須,不住搖頭,繼而闔上雙目,依是滿麵和祥。天官領命,暗運神力,一束七彩霓虹自指尖迸發,直射刑柱,虹彩將整個石台罩住,煞是好看。然未及眾仙顧暇,那霓虹陡然間於柱端凝成一炫目光球,不住旋轉,繼而自球中生發出萬道金光,光影所及之處,耀如白晝。在看那光球,不住膨脹,轉瞬已幻作一柄巨大的虛刃,刃間迸發屢屢寒光。

白衣女子漸地閉上雙眼,一滴清淚順著臉頰緩緩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