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不要讓別人牽著鼻子走(1)(2 / 3)

知道自己有錢可以買“教育”,雇請家教臨時抱佛腳應付考試的年輕人能有什麼機會發揮學習的潛力呢?不努力學習勤奮工作、不隻爭朝夕地完善自我的年輕人能有什麼出息呢?什麼事都讓別人替他完成的孩子怎麼能培養出自力的品質呢?隻有經過訓練,人才能變得堅強。隻有去爭取、去奮鬥,才能變得有意誌力。

不要做別人的克隆品

我們是一個自然而然的自己。即使我們有一大變得高貴變得有錢,我們也還是自己。人最大的悲哀就是身陷別人給自己設定的方式順從地度過自己一生。

現實生活中的人就像夜幕下的星星一樣,都在按照自己的軌跡不停地運動。然而,對於許多人來說,他們生活於人世,卻無法找到自己生活的坐標係。他們總是參照別人的標準活著,別人怎麼做他都覺得是對的,別人追求什麼他也追求什麼,以為自己最後肯定有一天會擁抱幸福。

對於現實生活中每一個人來講,你可能會碰到這樣的問題:你發現自己前麵無時無刻都在走動著一個導師,他給你指引道路——他告訴你什麼是幸福,並幫助你定義成功。這個導師其實並不止一個人,是一類人,而且往往是那些身份高貴、財產豐富的人。時常有人讚歎:“瞧,那家夥有一輛寶馬跑車,多漂亮!”繼而想:“要是我能擁有一部那樣的跑車有多好!那時我該有多幸福!”住豪華別墅,開高級轎車,穿名牌時裝,吃山珍海味……在許多人的心目中,這才是幸福生活的標準。

人喜歡比較也容易向那些現在比自己處境好的人看齊。人的慣常思路是“他有什麼,我也應該有”、“他因為有這些東西,所以比我幸福”,而從來不去計較“他幸福嗎?這個問題。我們不是別人的克隆品,我們是一個自然而然的自己。即使我們有一天變得高貴變得有錢,我們也還是自己。人最大的悲哀就是身陷別人給自己設定的方式順從地度過自己一生。”

有錢人物質生活優越這是不爭的事實,但是有錢人不一定有幸福,更重要的是人家的幸福未必就是自己的幸福。放棄自己的追求,跟隨別人的足跡,就會偏離自己人生的軌道。我們可以追求錢,但是幸福生活的標準本身並不是由那些富人們定出的。錢本身並沒有錯,錯的是我們的態度。或者也許我們終生都不能夠大富大貴,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在自己平凡普通的生活中找不到幸福,找不到健康的身體,充滿活力的心,相親相愛的家人,誌同道合的朋友。

幸福、快樂是沒有統一的標準答案的。正如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也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每個人對每一件事物每一天的生活都會有自己獨特的感受。問題在於許多人都經常把自己擁有的視為糞土,而把別人手中的東西一概視為珍寶,得不到的就是好的,心常常隨著貪婪的目光而驛動,暈頭轉向地跟著人家跑而隨手丟掉自己擁有的非常珍貴的東西。

人在自己的軌道上運行,有得到亦有失去,每一分收獲都必須有所付出,這種付出與得到的交換是否值得,是否給自己帶來幸福,每個獨立的人都會有自己獨特的標準。能夠說自己想說的話,做自己想做的事,那麼,你就是幸福的。

一個人無論高低貴賤、貧官美醜,最難能可貴的是明白自己是追求的是什麼,付出的是什麼,正確地做出自己的選擇,優雅地享受自己的幸福。這些幸福是自己的標準,就在自己身邊,而不是愚蠢地盯著別人。

有的大腕明星說:要能像普通百姓一樣隨便逛街吃飯多好啊!

有的大款說:要能像農民那樣天天呼吸新鮮空氣、自由自在多好啊!

有個皇帝覺著自己不幸福,派人四處尋找最幸福的人,結果卻找回一個乞丐:他一無所有,卻天天唱著開心的歌。

最後請你記住:幸福快樂其實跟別人,跟一切物質條件都沒有必然聯係,它隻是每個人心裏隻屬於自己的歌。

幸福生活要由自己來選擇

幸福生活是一種過程,而不是一種固定的狀態;是一個方向,而不是一個終點。

人生在世,應該明白這樣的問題:你生活的最終目的是什麼?你努力要實現的幸福生活是什麼?

心理學家卡爾·羅傑斯對這些問題作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思想,他認為幸福生活不像美德、滿足、離世或愉快一樣是一種固定的狀態;也不是像得到調整、實行和實現這類的目標狀態;也不象是驅動力或減少緊張那樣的一種心理狀態。

幸福生活是一種過程,而不是一種固定的狀態;是一個方向,而不是一個終點。但是,是什麼方向呢?根據羅傑斯的觀點,“構成幸福生活的方向是當心理自由能指向任何方向時,由全部的有機體所選擇的東西。”換句話說就是,幸福生活的核心就是通過真正的自由選擇來創造你自己,把自己從外部的和內存的強製力中解放出來。當你過著這樣的生活時,你就可以在你生活的每個方麵都發揮出你的潛能,就能夠完全地向你自己敞開心扉,按照自己的意誌行事,體驗自己內心的力量。你就不僅能較清楚地意識到像恐懼、失望和痛苦等這樣的情感,並坦然地接受它們,而且也能體驗到勇氣、體貼和尊敬這樣的情感。你就能完全基於自己的體驗生活,而不是通過防禦和否認而把它們都排除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