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親王聽了點了點頭,不置可否。又看了看李小花和李岩之,便按照規矩告辭離去。其實他心裏已經認定了,麵前的人絕對不是真的李岩之,李岩之為人聰穎怎麼會允許李小花在他在場的時候代為議論政事。
不過孝親王雖然知道了,卻沒有表現出來,隻是麵色如常的離開了。李小花見他沒有什麼異常的表現,還以為孝親王並沒有看出來花殷假扮了李岩之。
李小花長舒了一口氣:“看來孝親王並沒有看出來,總算是過了這一關。”花殷也緊張的點了點頭:“是啊,剛才我可緊張壞了。”
不久,淮揚的事情也傳回了朝廷中。李小花聽到遠安王如此下作,竟然讓難民作為攻擊的先鋒隊。
不禁憤憤的:“遠安王還是個大丈夫呢,居然做出這麼下作的行為,派民眾去磨損軍隊的刀鋒。”
而想到遠安王如此的小人心腸,李小花也不禁擔憂起來李岩之的安慰。遠安王如此的不擇手段,李岩之暗中帶著五千人,還不知道會受到什麼樣的手段。
想到李岩之一向是在前線親自作戰,李小花更加擔心李岩之直麵遠安王的這些陰謀詭計會吃了虧使得自己受傷。
蔣捷沒有放過這個事情,他派人把遠安王的做法在普通百姓中傳播出去。一時之間民眾都知道了,遠安王欺壓普通民眾,讓手無寸鐵的難民們上陣對敵。
一時之前民憤四起,對遠安王的做法幾乎所有人都在痛罵。畢竟難民們都曾經是普通民眾,他們不是訓練有素的軍人。
而是慘遭天災的普通人,遠安王不僅僅不加以撫慰,反而還利用他們無家可歸無處可去,而借著安置的名義,實則派他們上陣去對抗軍隊。
軍隊大多是訓練有素的鐵騎,上了戰場也不會手下留情的,那些難民們的兵器裝備又不充足,自然是隻有找死的分,遠安王這麼做。
擺明了也不是想靠著難民們贏得勝利,畢竟他手握大軍,怎麼會想靠著難民們勝利呢。隻是想讓難民們去送死,消磨一下對方軍隊的士氣。
讓敵軍的刀刃先磨一磨,沒有那麼鋒利了,自己的軍隊再上陣對敵的勝算就大的多了。
百姓們在蔣捷的有意引導下,都知道遠安王的下賤思想,自然對他沒什麼好的評價的。
世人對此都是不讚成的態度,百姓們就是房前屋後的聚在一起破口大罵,而那些文人才子,就寫成詩歌文章的去痛罵遠安王。
柳新也寫了一篇文章,就是批判遠安王欺壓民眾草菅人命的做法的,他筆力一向鋒利,寫這種批判的時事文章最合適不過,難得的是辭藻頗為華麗,讀來滿口生香又有痛罵遠安王的暢快。
一時之間柳新借著這篇文章,反而在京城中名聲大噪。他的這篇文章傳閱到了太學院,各個博士讀了也是讚不絕口。
在百姓中,柳新的文章也傳播的十分廣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