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看了一會李小花的批閱,蔣捷也看出些門道來。李小花絕對不是在湊熱鬧處理奏章,更不是在糊弄了事。
李小花有自己的處理事務的準則,如果小皇帝的處理在正確的範圍之內,那麼李小花就不做改動或者稍加改正,如果小皇帝的處理確實是不大合適,那麼李小花就不僅僅是改正, 還會標紅,這些是稍後要送到蔣捷手中去做最後的定奪的。
看了看李小花對於政事的處理,蔣捷覺得這個女子倒不是空有美貌。
恰巧有一個奏折上,是關於一個地方的死刑犯的判決,那個死刑犯因為入室搶劫而後在主人發現之後,惱羞成怒用凶器襲擊了主人,逃離了現場,第二日主人被發現昏迷在家中重傷。被救治醒過來之後,就指認了凶手。
而凶手沒有不在場的證明,就被抓了起來,判了死刑。小皇帝在這個案子上批閱了準。李小花看了沉吟了兩聲,改成了疑案。這就代表這個案子不能夠立刻執行判決,而是要重新審查,必要的話還會派遣京城中大理寺的官員前往監督。
見到李小花這樣處理,蔣捷忍不住出聲問道:“這個案子如果判個罪罰過重也就算了了,何至於重查呢?”
提到政事,李小花十分認真的說道:“這個案子,證詞都是主人的一麵之詞,死刑犯雖然並沒有不在場證明,但是也沒有人證明他就在場了。而這個主人一口咬定,但是證詞中漏洞不少,很難說是不是之前有過私人恩怨,而惡意去汙蔑他人的。”
看著李小花認真而執著的神色,蔣捷心裏暫時對李小花的處理讚同了些。回去查詢了一下,讓人監督著這個案子去重審。
結果還真的跟李小花說的差不多,那個主人之前跟死刑犯因為一些小事有過摩擦,這次他確實是被入室搶劫的小偷襲擊了。但那個人的麵容他並未看清,便在醒過來之後指認了自己之前的仇人。
恰巧這個人又在那天獨來獨往的沒有人能證明他的清白,便被冤枉判刑了。
蔣捷沒想到李小花對於案件有如此敏銳的洞察力,而又能夠細心負責人的解脫一個平民百姓的冤情,對李小花的能力有了重新的認識。
在碰到一些蔣捷自己覺得有些棘手的問題的時候,也不再像之前那般自己獨自冥思苦想,而是會招來李小花一同談論一下。
李小花對待政事一直是認真的態度,不論是大事還是小事,都十分耐心 傾聽整個事情的前因後果,而且她身為女性,恰好有蔣捷這種男人沒有的細心。
在許多問題上,原本蔣捷按照自己的思路會有些阻塞的感覺,而李小花的細心剛好彌補了他不足的那部分,兩個人互相配合,剛剛好能夠完整的處理好政事。
讓蔣捷覺得李小花的能力果真是之前被自己小瞧了,對李小花的為人能力都大大的改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