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別被人當槍使,也別算來算去算自己(3)(2 / 2)

“去去去,一邊玩去,大人的事小孩少管。”任小燕不耐煩地衝女兒嚷嚷。而站在旁邊的丈夫卻一語道破天機,他說:“你媽這樣做是為了增加菜花的分量,好多賣點兒錢。”女兒聽了想要阻止任小燕,但是依然被她那句“小孩子不能參與大人的事”噎回去了。

第二天剛吃過午飯,任小燕就滿懷“鬥誌”直奔菜市場去。誰也沒想到,晚上,菜花又被她原封不動地帶了回來。一看任小燕那垂頭喪氣的表情,女兒就明白是怎麼回事了。她故意問:“您這菜花怎麼一個也沒賣出去呀?”這下可不得了,任小燕的火騰地一下就上來了:“哼!那些來批發蔬菜的小販太狡猾了,這麼好的菜花,他們卻嫌濕,還跟我拚命壓價,真氣人!我就不信我賣不出去!”任小燕自信地說。

又過了兩天,菜花還是沒賣出去,那一麻袋菜花依舊堆在院子裏。這時,丈夫開始忍不住數落任小燕:“叫你別灑水,你偏不聽。看看,人家都不買,全爛了吧!你以為別人都傻呀!”女兒跑到院子裏一看,可不是嘛,原本漂亮的菜花全都長了“雀斑”啦。

其實,每個人都不是傻子。有時候,當我們挖空心思想占別人便宜的時候,常常讓自己蒙受更大的損失。可是,在生活中,就是有些人不認這個理,他們總喜歡賣弄自己的一些小聰明。比如,在某商店裏,商家把過期的東西賣給顧客,以為自己的精明算計了顧客,可是卻常常因此失去一大幫客戶;比如,有些人在工作時間裏,看到領導不在就看電影、玩遊戲、聊QQ,以為這樣蒙蔽了其他人,自己占了便宜,其實恰恰是因為這樣工作成績不突出,隻能默默做個小職員或者被淘汰……

還比如,在營銷管理中,“讓和尚買梳子”之類的說法曾經很時髦,但是,在這裏,說服購買常常摻雜了一定程度的誇張和歪曲。這很容易導致購買者最終發覺被騙。事實上,很多類似的所謂“轉換一下思維”的高明主意,都隱含著浮躁、功利和短視。相對而言,那些靠貨真價實、有實用價值的東西贏得市場才是最保險的;那些做事踏實,為人諧和的老實人才更容易掌握更多的經驗知識,從而成就大事。

關誌橋是一家出版社的編輯。他的文筆很好,但更可貴的是他的工作態度。那時出版社正在進行一套圖書的編輯,每個人都很忙碌。老板並沒有增加人手的打算,於是編輯部的人也被派到發行部、業務部幫忙。但整個編輯部隻有關誌橋接受了老板的指派,其他的都是去一兩次就抗議了。

關誌橋說:“吃虧就是占便宜嘛。”

事實上也看不出他有什麼便宜好占,因為他要幫忙包書、送書,像個包裝工一般。

他真是個可隨意指揮的員工,後來他又去業務部,參與直銷的工作,此外,連取稿、跑印刷廠、郵寄……隻要開口要求,他都樂意幫忙!

“反正吃虧就是占便宜嘛!”他始終這麼說。

兩年過後,關誌橋自己成立了一家文化公司,做得還真不錯。原來他是在“吃虧”的時候,把出版社的編輯、發行、直銷等工作都摸透了,他真的是占“便宜”了。

現在他仍然抱著這種態度做事,對作者,他用“吃虧”來換取作者的信任;對員工,他用“吃虧”來換取他們的向心力;對印刷廠,他用“吃虧”來換取信譽。

所以,在為人處世中,我們應盡量踏實誠懇地做人做事,避免做一些玩小聰明、小把戲的糊塗勾當,否則,吃虧的隻能是自己。

玩小聰明的人,即便是在某些事情上占了一點小便宜,但是也因此會失去別人的信任和友誼。並且,這樣的人一生一世也做不成大事,究其原因主要是精明過度,結果適得其反。世界上沒有總是占便宜的人,也沒有總是吃虧的人。小事占先,大事吃虧,大事得益,小事必屈。有得就有失,有失就有得,這是一個曆史規律,過度精明實際上是一種真糊塗。

“難得糊塗”這句話的核心內容就是小事糊塗,大事明白。糊塗裏麵包含著極大的聰明和智慧,人不能因一點一滴的小事,而影響大事的進程。人生如打仗一樣,為了實現遠大目標,需要繞過那些小的絆腳石,不能因眼前的點滴利益,而阻撓你前進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