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別偷奸耍滑讓人防
做人不能太軟弱,一個人表麵上的軟弱,常常會助長和縱容別人侵犯你的欲望;但是,做人也不能太狡詐,不能總是給人一副偷奸耍滑的小人形象,那樣隻會讓所有人都排斥你、疏遠你。
1.別讓寬恕和忍讓變成放縱和懦弱
與人相處的時候,忍讓和寬恕是一種美德,但是必須把握住一定的限度,在無關緊要的小事上不必斤斤計較,但在原則問題上絕不能退讓。一個人如果不敢堅持原則,以犧牲根本的東西來換取一時的苟安,他也就失去了做人的尊嚴和價值。甚至,你的忍讓和妥協隻會讓某些人變本加厲,更加放縱。
有道是“小不忍則亂大謀”,要想成大事必須暫時忍小痛,但這絕對不是叫你總是忍,一味地忍肯定是一種無能的表現。
有時候你有意地寬恕和忍讓,會讓人覺得你沒有主見,分不清是非。因為,在忍讓的同時,人們總會在是非問題上作些妥協,久而久之,你會發現有些時候自己也搞不清到底什麼是對,什麼是錯。如果在原則問題上一再忍讓,有時會害了自己,犯了錯誤,甚至以身試法,自己還蒙在鼓裏。
另外,很少有人能非常輕鬆地、愉快地一再忍讓別人,大多數情況下,在心裏總要作一番鬥爭。這樣的忍讓次數越多,越有損自身的健康,同時也放縱了別人,其實也是“害”了別人。
所以,我們心裏要清楚,對什麼人可以忍讓,對什麼人不能忍讓。靠忍讓去換得別人的好感,大部分情況下會適得其反,除非你遇到一個非常善良的智者或者和你一樣喜歡一味忍讓的人。
有些人是不會把你的寬恕和一再忍讓當做適可而止的信號,相反會得寸進尺。妻子對丈夫越軌行為的一再忍讓,隻會使丈夫為所欲為,變本加厲,甚至他會在某一天突然認為這是正常的;人們對一些潑皮無賴一再忍讓,他會覺得你是因為怕他,你越是忍讓,他就越是放肆,把你當成可以欺辱的對象;母親對兒子不良行為的一再忍讓,會使不懂事的孩子誤入歧途。一再忍讓可能導致不可收拾的結果,讓人後悔不已。
所以說,麵對那些無理的攻擊,我們不能一味地寬厚下去,否則隻會讓一部分人更加囂張無禮、肆無忌憚。對於一些善意的玩笑,一時過火的行為,忍讓一下可以顯示你的涵養;但對於那些一貫性的、汙辱性的,甚至無賴性的侵犯,忍讓就等於綿羊於惡狼麵前投降;尤其不允許有些人侵犯你的原則問題,這時候需要的是反抗,給予那些不知趣的人以迎頭痛擊,讓他知道,該如何尊重人。
蘇聯詩人馬雅可夫斯基才華橫溢,有傑出的才能,又具有很強的個性和正義感。他看不慣並不能容忍一切腐敗現象,就對此進行猛烈抨擊,但一切依然如故。正因為這樣,他對於一切無禮的攻擊、故意吹毛求疵和嘲笑挖苦均報以尖銳的諷刺和嘲弄,其方法是以牙還牙、鋒芒畢露,同時又妙趣橫生。
請看他在一次演講中與個別觀眾的交戰。
他剛講了一個笑話,忽然有人喊道:“您講的笑話我不懂!”
“您莫非是長頸鹿!”馬雅可夫斯基感歎道,“隻有長頸鹿才可能星期一浸濕了腳,到星期六才能感覺到呢!”
“我應當提醒你,馬雅可夫斯基同誌,”一個矮胖子擠到主席台上嚷道,“拿破侖有一句名言,從偉大到可笑,隻有一步之差!”
“不錯,從偉大到可笑,隻有一步之差。”他邊說邊用手指著自己和那個胖子。
詩人接著回答觀眾的問題。
“馬雅可夫斯基同誌,您今天晚上得了多少錢啊?”有人問。
“這與您有何相幹?您反正是分文不掏的,我還不打算與任何人分哪!”
“您的詩太駭人聽聞了,這些詩是短命的,明天就會完蛋。您本人也會被忘卻,您不會成為不朽的人。”
“請您過100年再來,到那時我們再談吧!”
“馬雅可夫斯基,您為什麼喜歡自誇?”
“我的一個中學同學舍科斯皮爾經常勸我要隻講自己的優點,缺點留給你的朋友去講!”詩人的話音未落,就見一個人從他座上站起來喊道:“這句話您在哈爾科夫已經講過了!”
“看來,”詩人平靜地說,“這個同誌是來作證的。”然後用目光掃視了一下大廳,又說道,“我真不知道,您在到處陪伴著我。”
“馬雅可夫斯基,您為什麼手指上戴戒指?這對您很不合適。”
“照您說,我不該戴在手上,而應該戴在鼻子上嗎!”
“馬雅可夫斯基,您的詩不能使人沸騰,不能使人燃燒,不能感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