鶯寧以為自己的身體虛弱是因為生完孩子虛弱所致,沒想到自己竟然是一病不起了,一天時間,她大半時間都隻能躺在床上,而且頭暈乏力,一點力氣也沒有,可憐了剛出聲的女兒一點奶水也沒的喝,隻能喝些麵乳。
她掙紮了兩年,在漁歌四歲,漁姐兩歲的時候撒手人寰,對於她的死亡,子謙是悲痛萬分,恨自己沒有照顧好她。徐媽也是傷心欲絕,每每看到鶯寧留下的兩個娃兒,心裏更是難受。
鶯寧死後,子謙的精神也沒有往日那般好,三十不到的年紀,兩鬢竟然生出了幾絲白發,為了孩子的生活,他依然每日到城裏賣畫,前幾年因為國內戰火連連,百姓連吃飽都成問題,哪來的閑錢吟風弄月,現在國內已經逐漸安穩下來,各地的才子們開始風花酒月起來,很快子謙的字畫就被人發現,他們家的生活也慢慢好了許多,在村裏算是數一數二的大戶了,他也不用天天到城裏擺攤,每日在家裏就會有些人來他家求字畫,沒有鶯寧的作伴,子謙寂寥了許多,他也不甚想寫詩作畫,經常將自己關在屋子裏緬懷曾經他跟她在一起吟詩作畫的日子。
陳媽看他這般心裏也是十分的難過,她甚至對子謙提議可以娶房媳婦回來,隻要對娃好就成,子謙搖了搖頭,拒絕了她的提議。
有些人就是這般,人在世的時候自己不好好珍惜,一旦她沒了,便開始思念萬分,而陳子謙就是這樣的人。
在他三十五歲的時候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怪病,沒有兩天便去了,留下徐媽跟10歲的漁歌跟8歲的漁姐三人相依為命。子謙雖然死的早,但是留下不少錢下來,他們三人原本過的也算不錯,奈何太平日子沒兩年,各國的紛爭又開始了,村裏的壯丁幾乎全被抓走,留下一群老弱婦孺,老天爺也愛作弄人,接連幾個月不下一滴雨,莊稼也是損失慘重。
看著城裏的米麵價格一日高過一日,徐媽心裏也漸漸開始急了,再這樣下去,小姑爺留下的錢肯定不夠她們生活了,隻是也不知這仗什麼時候能打完,期間她想過把孩子帶到甄老爺那養,奈何這幾年戰亂連連,甄老爺那的生活也不如意,如今老爺也是病的不輕,家裏一些毛手的下人趁著老爺病危,偷了不少值錢的東西跑了,甄府漸漸的也落魄了。
徐媽最後合計將小姑爺留下的錢買了幾畝地,種些耐旱的糧食,現錢在手上,也撐不了多久,所幸趁著現在地的價格價了許多,買兩畝地,隻要人勤,地就不懶,靠著這幾畝地也餓不死人。
徐媽辛辛苦苦拉扯著兩個娃長大,因為子謙夫婦的事,村裏的人大都不喜歡他們祖孫三人,這幾年徐媽忙於幾畝地的吃食,沒有時間看好孩子,漁歌便跟村裏的一個叫梓桃的姑娘要好起來,天天混在一處。
說起這方梓桃,倒是跟她們家也有些淵源,方梓桃的娘叫陳妙婈,當年跟漁歌的爹指腹為婚,後來她娘為了享福嫁到城裏給一戶富戶為妾,豪門深似海啊,她沒本事,生了女兒,人家也把她當回事,嫁的男人一死,夫家就把人敢回了娘家,陳妙婈帶著女兒回到家裏,她挑挑揀揀,最後嫁了個村裏田地最多的人家,可惜,嫁的男人軟弱,事事聽老娘的,而他老娘又是個厲害角色,把她折磨的夠嗆,沒個幾年就去了,丟下個年幼的女兒,後來陳村長聽說自己唯一的外孫女在他家過的不好,又接到自己身邊養。
方梓桃在外公的嬌養下,脾氣也大的很,隻是長得卻是如花似玉,跟漁歌可以村裏最漂亮的一對姐妹花,長期跟她混在一處,漸漸的漁歌思想也有些變化,她覺得自己生的美不該就埋沒在這破村子裏。後來牙子來村裏買姑娘,說到城裏大戶人家裏當丫鬟,俸祿高,而且還有機會當夫人,一時眼熱便瞞著姥姥簽了賣身契。
後來牙子來家裏帶人,姥姥才知道漁歌把自己賣了,氣得打了她一頓,漁歌氣的半死,覺得是姥姥沒有見識,巴不得她好。
也就是這個梓桃把她害慘了,所以這一世,她一定不能再走以前的老路!她一定要給姥姥,妹妹過上安穩的生活,這便是重生後的漁歌唯一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