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家蠶杆狀病毒Bm67基因功能(2 / 2)

三、Bm67蛋白在病毒結構中的定位

分別收集BmNPV的BV和ODV病毒粒子以及BmNPV感染BmN細胞72小時的總蛋白,用Bm67蛋白抗體對其總蛋白進行Western blot檢測,結果在BV和ODV病毒粒子的組分中都沒有發現,而在對照BmNPV感染BmN細胞的組分中檢測到一大小約為27kDa的蛋白帶。表明Bm67蛋白不是BmNPV病毒粒子的結構蛋白。

四、Bm67的亞細胞定位亞細胞定位

為了確定Bm67的亞細胞定位,在病毒感染後24小時收集細胞,免疫雜交後直接用免疫熒光共聚焦顯微鏡進行觀察。結果可見熒光全部集中在細胞質中,細胞核內並無分布。為了確定Bm67蛋白在整個病毒感染過程中有無發生轉運,對感染後48小時收集的細胞進行了觀察,結果顯示在病毒整個侵染過程中Bm67蛋白一直存在於細胞質內。

第三節 Bm67相互作用蛋白

一、Pull down 分析Pull down 分析

試驗前,將pET 30a 67質粒轉入大腸杆菌BL21中,經IPTG誘導,高效表達了His Bm67融合蛋白,並在非變性條件下經溶菌酶裂解。同時,在非變性條件下裂解受BmNPV感染和未受BmNPV感染的BmN細胞。將等體積的大腸杆菌(表達His Bm67融合蛋白)總蛋白和未感染(或受感染)BmN細胞總蛋白混合後,在鎳柱珠子中於冰上孵育2~3小時,咪唑洗脫後進行SDS PAGE分析。為確定與Bm67互作的蛋白是為宿主細胞所有,還是由病毒編碼,將表達His Bm67融合蛋白的大腸杆菌裂解產物分別與未受病毒感染的細胞裂解物和受病毒感染2天後的細胞裂解物混合、過柱並洗脫;此時,為排除可能的蛋白的幹擾,將表達His Bm67蛋白的大腸杆菌裂解產物混合過柱後的洗脫產物作為對照。從圖可見,一條約42.7kDa的蛋白可能參與了和Bm67蛋白的相互作用(箭頭所示),該蛋白由宿主基因表達,而非BmNPV病毒基因編碼。

二、免疫共沉澱分析

免疫共沉澱免疫共沉澱實驗可驗證蛋白質在體內條件下的相互作用。在反應中,以Bm67抗體直接與protein A agrose磁珠孵育作為對照。共沉澱產物進行SDS PAGE凝膠電泳後用銀染染色,挑選實驗組泳道與對照組泳道存在差異的蛋白質條帶,切膠進行質譜鑒定。將共沉澱產物通過Western blot鑒定,檢測所用一抗與免疫共沉澱用一抗一致,均是Bm67的抗體。結果表明,在共沉澱產物中鑒定到的27kDa條帶是Bm67蛋白表達的帶,說明免疫共沉澱的過程是成功的。

三、Pull down和免疫共沉澱產物的質譜鑒定

把Pull down和免疫共沉澱獲得的差異條帶進行切膠,膠內酶切和質譜分析。酶切後的肽段點靶上樣進行MALDI TOFMALDI TOF分析,質譜運行結束後數據通過MascotMascot搜索引擎Blast NCBInr數據庫,對這些蛋白進行鑒定。Pull down產物和免疫共沉澱產物的鑒定結果如表561所示,證實了與Bm67蛋白相互作用的是家蠶細胞中的actin A3 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