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稱讚的史書《赤書》相傳是在貫穿南部的赤河之濱完成的,執筆之人在成書之時以血淚灑江,高歌楚地民歌後揚袖而去,給人留下一個迷茫的背影還有一段眾說紛紜的紅塵曆史。
《赤書。十表。九國年表》中記載:公元二百七十一年,占據西南部的寧國因內亂割據為寧國與夜國。同年,占據東南部的良國因政治鬥爭被瓜分為良,夏,風三國。自此,此五小國與西北部晏國,中北部雲國,東北部古國和中南部楚國四大國形成九國局勢,戰亂四起,長達百餘年。
七十年後,三百四十一年,晏國天元二十一年。
晏國的楊上城與都城晏城的唯一官道上,有一亭一水頗有名氣。而說到這一水一亭就不得不說這一峰了。
這一峰叫雁無峰,顧名思義,山峰直入雲霄,無雁可過,是狹長官道重重疊疊的山巒上最高最陡的一座。雁無峰麵積十分廣闊,樹木陰鬱,地形複雜,懸崖峭壁林立,豺狼虎豹眾多。這地方說起來是危險之地,可傳言中稀有的珍貴藥材還是吸引了很多人舍命一搏。這命是真的舍出去了,可拿回來的人倒沒見幾個。漸漸地,想進山的人越來越少,大多顧忌性命斷了一夜發財的念想。
雁無峰山腳下有一片梅林,臨溪綿延,溪水清澈,名為回溪流。而在溪水蜿蜒曲折處有一小巧的亭子,供人休息,名為回溪亭。這就是一水一亭的由來。
這塊地地處奇特,一周環水,三麵靠山,每臨秋日,就有本在冬日開放的梅花遍開,是有名的奇景。不少文人騷客或進都作官,或出都歸家,經曆至此,見景觸情,情生詩文,因此有不少佳作流傳,也有不少傳奇故事。這其中倒有一個故事穿得甚是真實,距今大概二十多年了,雖是版本不同,情節也迷迷糊糊的了,也說不過是一個行俠仗義的女子劫富濟貧然後與本是敵人的官家公子生了一段情的俗事,當做茶資最好不過。
山腳下的一個少年聽著過路人的閑談,微微一笑,輕盈的身姿好似一隻翩翩起舞的蝴蝶飛入林中,一路乘著清風哼著小調悠閑地朝峰頂遊蕩。
山峰之巔,雲霧繚繞,如人間仙境,幾間小竹屋依懸崖而建,漫浸在大片的梅花之中,好似一葉扁舟悠閑淌佯在花海之中,隻讓人心生美麗。
少年推開用紫藤建成的小小院門時,一個白發銀銀的老人正在專心地侍弄著手中的梅花,那樣子好像世間寧靜得隻有一人一花,在穿透霧氣的迷蒙光芒中燦燦生輝。
“這老頭,峰下人議論得緊,他倒會做這一件事!”少年輕聲埋怨一句,纏綿的發絲與薄如蟬翼的錦衣隨風翻飛,猶如落入人間的仙子般,少年漫步進入眼前如花似錦又迷霧蒙蒙的小院中。
靜靜窩在紫藤椅上的少年眯著眼睛懶洋洋地曬著偷溜進小院的淡淡光束。時間靜靜流淌在幾近透明都快要顯出雜質的迷茫的光與霧的交融中,周圍一大片好似從潔白的雪中幻化出的快要滴出血的早梅伸展著腰肢呼吸著新鮮的空氣。
雖是秋季,但山崖四季氣溫都略寒,很適合早梅的生長。少年看著老人費盡心思載種的大片梅花很是無奈地搖搖頭。都幾個時辰過去了,就跟沒看見自己似的,那些生在土中長在土中的植物比自己這個風流倜儻的大活人還重要嗎?
好不容易等到天色暗下來了,一身白衣的老人直起佝僂的背,臉上帶著滄桑歲月積澱下來的溫和沉靜,不急不緩地走到少年的旁邊,淡淡笑意,拿起紫砂壺倒了兩杯氤氳著清香的白茶,隨後也輕坐在藤椅上打算休息休息。這一係列的動作不溫不火,自有一股浮華曆盡後的風骨在其中。
老人剛坐到藤椅上,就見剛才還在對麵懶洋洋的少年已經眨眼間站到了自己的麵前,如玉麵容,揚著如星般閃耀奪目的笑顏,隻聽清脆悅耳的聲音在耳邊響起,“老頭,本公子來看你了!”